5月28日,東北網綏化走進肇東市五站鎮東安村,一個充滿現代氣息的美麗小村莊呈現在眼前。筆直的水泥路,整齊的磚房,統一規劃的戶外廁所,與街上的人群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諧美好的鄉村畫卷。
天然氣做飯,自來水家用,太陽能取暖...現在農村的居住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富裕的家庭也會建造別致的二層小樓,落地窗紗窗,精致的鐵藝圍欄,這些都體現了農民對家庭深深的愛。
東安村黨支部書記于艷波說:“這幾年,我們把東安村的街巷都拓寬鋪了,農民家門前都鋪上了彩色人行道。截至目前,道路、庭院混凝土硬化面積達3.6萬平方米,解決了村民出行問題。同時,實施住房“改造”工程。美化舊磚房屋頂、門窗、外立面,改造泥棚,粉刷外墻13000平方米,更換彩鋼屋頂15000平方米,逐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解決給排水問題,安裝生物質鍋爐,實現項目區冬季集中供暖,改造泥棚1600平方米,不僅解決了貧困家庭和弱勢群體的住房問題, 而且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近年來,在“產村融合”政策的指引下,東安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交通服務業。發揮毗鄰哈爾濱的優勢,發展特色種植、規模養殖和加工業,加快致富步伐。2014年,東安村耕地面積達到3.24萬畝,戶用自來水率達到78%,住宅砌磚率達到85%,道路硬化率達到90%。全村集體經濟收入76.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
發展具有獨特地域特色的蔬菜種植,成為東安人致富的主渠道。依托當地的北京弄玉優質農產品種植公司,蔬菜大棚一年能產兩茬,由園區統一銷售,價格略高于市場。日光溫室年收入達到2萬元,塑料溫室年收入在1萬元左右,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與此同時,東安村200名文明引導員、新農民爭創“四有”“兩能”“一追求”倡議書、弟子規、百子孝等宣傳資料紛紛介紹給村民,讓道德文明成為茶余飯后的話題。在鞏固“十星級文明戶”成果的基礎上,開展了“教育子女家庭獎、持家家庭主婦獎、創新致富能手獎、道德模范孝心獎”等多項評比活動,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村民的精神狀態和行為習慣,逐步加快了村風文明的進程。
農民富了,農村就美了。五站鎮東安村是肇東市186個行政村中美麗鄉村的典型,也是肇東市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據了解,今年,東安村將圍繞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糞污堆放場、糧食烘干場、柴草存放場、長效清潔機制“六項建設”進行整體提升,努力打造全省可示范、可推廣、可復制的樣板,為美麗鄉村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