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學系在北大有個有趣的外號——“長壽俱樂部”。北大哲學系教授中,90歲以上的有10多人,85歲以上的有20多人,占知名教授的近一半。也有很多哲學大師去世了。系主任王波稱之為哲學系的“一大驕傲”。
93歲的楊欣教授謙虛地說,他是系里第二老,第一老是94歲的張世英教授。說起哲學系的長壽傳統,楊教授數了數他認識的老先生:“馮友蘭、梁漱溟、都是90多歲的長壽哲學家,朱光潛、宗白華都是89歲,但我真的沒聽說過他們的養生秘訣?!?/p>
在楊教授的記憶中,哲學系的這些著名學者,對衣食極為考究,不補充營養,也沒有人喜歡運動。很多人都住過中關園的簡易平房和老樓?!盎蛟S,支撐他們生活的最大動力就是讀書的樂趣。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所有的興趣都是學術性的,有精神力量支撐,人生的追求自然是漫長的?!?/p>
10多平方米的房間,是91歲的李德奇教授的書房兼臥室。房間基本無處可去,到處都是書?!拔疫@里叫蜀山,蜀山。房間雖小,卻是我最愜意的地方?!崩罱淌诿刻炻犑找魴C里的古典音樂節目,貝多芬是他的最愛。我也熱愛詩歌、書法和繪畫。在老人看來,生命應該是為了美好的事物而存在?!斑@種樂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極樂狀態。什么是生命力?總是對生活感興趣!”
只有死得安詳,才能活得快樂。
你應該像莊子一樣打鼓唱歌。
作為哲學家,我們無法回避關于生與死的終極問題。在與這些長壽哲學家的交談中,他們毫不猶豫地談到了死亡。
住在中關園另一個哲學系的91歲教授李德奇教授語出驚人:“死亡是什么?死亡是一件快樂的事!面對死亡,我要像莊子一樣歌唱?!?/p>
李教授的居住環境比楊欣教授的家還要局促。10多平米的小隔間是書房兼臥室。房間里不用說,沒地方轉,到處都是書。角落里一張簡單的硬單人床是他休息的地方。
“我這里叫蜀山,蜀山。雖然房子很小,但它是我最愉快的地方?!崩罱淌诘膶I是邏輯學,但興趣廣泛,數學、物理、音樂、書畫都有?!爱斈?,北京的電話號碼從七位數漲到八位數。當我坐在公共汽車上時,我的腦子在打轉。這是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用來計算電話增加了多少個家庭,并去掉從零開始的數字。不動腦子,就會老?!趭^’是我的健康秘訣?!崩先藥缀醢V迷于生活中的各種興趣,喜歡一切美好有趣的事物。
沒有音響設備,沒有CD播放器,甚至沒有錄音機。只是每天聽收音機里的古典音樂節目,老人們常常聽得熱淚盈眶。說起自己最喜歡的音樂,舒曼的《夢》,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舒伯特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的慢板,還有自己最喜歡的貝多芬,老人臉上一片夢幻,忍不住輕聲哼唱起來。優美的旋律縈繞在昏暗的房間里,有種超現實的感覺?!斑@首歌應該只在天上……”老人輕輕地嘆了口氣。
打開一張朱云明的書貼,老人撫摸著漂亮的字跡?!肮旁娛攀?,詩字好。我第一眼就失去理智了?!痹谒磥?,生活就應該為這些美好的事物而存在?!斑@種樂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極樂狀態。什么是生命力?總是對生活感興趣!”
“生物都會死,死是對自然的貢獻,與自然融為一體,沒什么好難過的。我相信的是幸福的生活。即使我下周死了,我還是會記得這個周六的NPC書展,帶著更多的打折書回來?!崩钕壬ζ饋硐駛€孩子。
不要結束生命
生活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圓。
對于93歲的楊欣教授來說,理解死亡是什么,讓生命更有意義?!皠偼艘鄣臅r候,我不習慣。我很悲觀。我覺得生活是一條直線。從起點到終點,人生一眨眼就過去了。雖然我想抽出時間做更多的事情,但心里一直有陰影,覺得自己的時間可能不多了?!边@種情緒變化是在一次次攀登泰山的過程中悟出來的。
楊教授非常熱愛泰山,至今已登過44次。去年,他以92歲的高齡爬了兩次?!拔易氖抢|車,但從玉皇頂到南天門都是我自己爬的,連登山的人都認識我?!彼粌H登了山,還寫了《泰山美學考察》《古人登泰山都做了什么?是對天的崇拜和尊敬,天是自然,天是健康的,君子自強不息,宇宙生命循環不息。泰山包含了中國哲學中‘生’的內涵,是一種樂觀進取的精神。登泰山激發了我的活力?!睏钚佬ψ约阂郧笆莸孟褚黄~子,別人擔心一陣風就把他吹走。爬山讓他健健康康的,像變了一個人。
在老人巨大的書桌上,有一幅他剛剛寫的書法。是他寫的一首詩:“人生七十古來,八十秋葉不黃,九十楓樹紅,春雪紛飛?!彼堄信d趣地解釋道:“最后一句是我對生死的哲學思考。到了100歲,四季似乎結束了,但春天又回到了地球。這就是生命的循環。我覺得現在的生活不是一條直線,生活是一個圓,圓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是起點,也可以是終點。個體生命結束,融入宇宙大生命,與日月同光,與天地同命,人從自然而來,回歸自然?!?/p>
在楊教授看來,生命周期有多種方式?!拔医踢^的學生,幫助過的人,是我生命的延續;我收藏創作的藝術品放在展廳供人欣賞,也是我生命的延續……”人生沒有終點,每一天都會過得很愉快,很有意義。老人認為這就是生活的自由。
“哲學家的世界不僅僅是書房和象牙塔,心靈從最大到最小都是一個存在。放出來就是六合一,卷起來就是藏在秘密里。從五尺之軀,直接引向萬物之極。哲學家不僅要安頓自己,還要安頓人和天地。在對他人和世界的承諾中,在對道的傳承和實踐中,可以找到美德、智慧和幸福。"
這篇在北京大學哲學系百年校慶上的演講,恰恰勾勒出了哲學家的精神境界。也許這種對美德、智慧和幸福的不懈追求才是他們長壽的真正秘密。
補白
北京大學哲學系長壽大師
梁漱溟(1893-1988)享年95歲。被譽為“中國最后一個儒家”。他融合了西方孔孟王陽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學和柏格森的“人生哲學”,把整個宇宙看成是人的生命和欲望不斷得到滿足的過程。
金(1895-1984)已89歲高齡。著名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系主任。他是第一個運用西方哲學方法,融合中國哲學精神,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的中國哲學家。他也是第一個向中國系統介紹現代邏輯的人。
馮友蘭(1895-1990)享年95歲。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其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簡史》對中國現當代學術界乃至國外學術界影響深遠。
朱光潛(1897-1986)享年89歲。朱光潛學貫中西,古為今用。他以自己的精深研究溝通了西方美學與中國傳統美學、舊唯心主義美學。他是中國美學史上的一座“橋梁”,橫跨古今,溝通中外。也是中國現當代最著名的美學大師,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
宗白華(1897-1986)享年89歲。中國,現代美學的開創者,被譽為“融合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
賀麟(1902-1992)逝世,享年90歲。中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專家。賀麟是“新心學”的創始人。
張岱年(1909-2004)享年95歲。中國是現代哲學家和哲學史家。張岱年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和寫作。1980年起,他擔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