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在鷹潭沸騰:全國首家銅期貨交割倉庫、江西省首家金屬期貨交割倉庫——鷹潭銅期貨交割倉庫正式揭牌。它的成立,在鷹潭建設“世界銅都”的進程中,鑄造了新的“里程碑”。
“世界銅都”曾經只是鷹潭人的夢想。但鷹潭市委市政府堅持目標不動搖,堅持不懈,不屈不撓,一任接著一任干,帶領鷹潭百萬人,踏石留印,執著追求夢想。當鷹潭銅業成就江西第一個千億元產業;當國家銅冶煉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銅及銅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鷹潭銅拆解園區、鷹潭海關、海鐵聯運“無水港”相繼落戶;當中國銅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基地、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國家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等"國家級"標志相繼掛牌,昔日的噓聲和質疑聲逐漸被刮目相看所取代。
如今的鷹潭銅產業已經形成了以江銅集團為龍頭,以本土企業為龍身,集銅原料、銅冶煉、銅加工、銅貿易、銅研發、銅檢測、銅文化于一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全國最具競爭力的支柱產業。目前,鷹潭電解銅和銅制品產量分別占全省的86%和80%,全國的18%和15%。
“世界銅都”的夢想隨著鷹潭漸行漸近。
轉型升級打造世界知名銅基地。
320國道沿線產業集群是鷹潭銅產業發展的主戰場。這里工廠眾多,鷹潭高新區、貴溪工業園、余江縣工業園三個工業園相連。100多家與銅相關的企業聚集在一起,激發了這里的活力。這條近百里長的“工業走廊”,描繪了鷹潭作為“世界銅都”的夢想和未來,也鐫刻著鷹潭建設“世界銅都”的艱辛和堅持。
鷹潭銅產業的發展伴隨著不斷的轉型升級。在鷹潭人眼里,轉型和創新是孿生兄弟。在實現“綠色世界銅都”夢想的舞臺上,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書寫著一次又一次的銅業傳奇。
科技創新。鷹潭市先后建成了國家銅及銅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銅冶煉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4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大大提高了銅行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的研發能力。與浙江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40余所國內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產學研合作,推動了銅科技研發中心和銅科技孵化器建設,加快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了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目前, 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獲批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銅及銅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已形成85%以上的產品檢測能力;國家銅冶煉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了近百項銅行業技術研究項目,其中省部級研究項目60多項。一組數據同樣令人振奮:全市銅行業申請專利1100多項,已授權700多項,居全國同行業首位;涉銅高新技術企業10家,11家正在組織申報;27家銅企業31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創新基金支持;50多個產品被列為省級以上重點新產品和自主創新產品。
招大招強。鷹潭市先后引進了日本萬寶志,以及臺灣省廣寶、臺灣省連戰科技、興業、洪磊、紅旗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培育了三川、廣信、康成等高新技術企業。鷹潭企業自主研發了大批量高精度鈹青銅帶材、國家“863”高技術新材料項目集成電路引線框架銅帶、特種漆包線等。,改變了我國同類產品一直依賴進口的局面。
升級。四年來,鷹潭市淘汰銅企業落后產能70萬噸。
創新的主體在企業,同時也離不開政府的引導。鷹潭通過搭建“一站式”服務,主動為企業搭建產學研平臺和貸款擔保平臺,幫助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循環經濟試點項目,開展科技、金融入園等一系列環境優化措施,吸引和留住一大批創新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實力提升。
截至2014年底,鷹潭共有130家銅企業。電解銅和銅制品年產量分別達到107萬噸和230萬噸,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100億元,綜合生產能力和實際產值全國領先。
鷹潭已形成世界級的銅產業基地。
鏈式發展,打造全球循環經濟典范。
江西鐘鼎金屬工藝有限公司是鷹潭市銅文化產業的代表。主要銅雕工藝品供不應求,制作材料全部來自周邊銅企。生產加工后產生的邊角料進行回收,出售給周邊的銅冶煉企業。
透過江西鐘鼎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勾勒出的生產流程,我們可以看到,一種低污染、低能耗、低成本的“鏈式”發展模式正在鷹潭加速形成:當地企業產生的廢料賣給園區企業冶煉成陽極銅,由江銅集團貴溪冶煉廠電解加工成陰極銅,成為當地銅加工企業的生產原料;銅加工企業利用這些材料進行初加工或深加工,生產的產品一部分流向市場,一部分銷售給同一園區的銅相關終端產品生產企業;最后將銅相關終端產品生產企業的邊角料返銷給園區內的冶煉企業,開始新一輪的回收。
“鏈式”發展最大限度利用銅資源,正成為鷹潭打造“綠色世界銅都”的新內涵。
鷹潭市在鞏固原有冶煉加工能力的基礎上,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加快產業鏈向電子行業、家用電器、電力電力、交通運輸、建筑行業延伸,利用現有銅箔、銅桿、銅管、銅板、銅帶、銅桿等銅加工產品生產電子電路、電線電纜、水利工程、水暖、衛浴。初步形成了從廢銅回收、銅冶煉到銅精深加工、終端產品加工的完善產業鏈,實現了從銅材基地到銅精深加工基地、銅相關終端產品生產基地的轉變。
近年來,在政府的有效行動下,鷹潭先后建成了銅拆解園區、銅現貨交易市場、銅期貨交割倉庫等一系列產業發展平臺。銅工業“鏈式”發展進一步完善,環保發展效應日益凸顯。
如今,“鏈式”發展模式在鷹潭銅產業鏈中無處不在。
鷹潭銅業遵循“鏈式”發展模式,成為循環經濟的典范。就在2014年底,鷹潭成功獲批成為江西唯一的“國家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
掌控資源,放大銅行業“鷹潭聲音”。
總部和冶煉基地在鷹潭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銅行業龍頭”江銅集團,銅冶煉水平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這是鷹潭打造“世界銅都”的最大信心。正因為如此,鷹潭在提出“世界銅都”口號之初,就制定了“依托和服務江西銅業,打造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基地、銅廢料回收基地、銅制品加工基地和銅工業物流中心”的戰略目標。眾所周知,對于銅企業來說,誰控制了資源,誰就擁有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國際市場的話語權。鷹潭的銅礦資源幾乎為零,江銅的可持續發展沒有上游礦產資源的保障。 而當地的銅加工企業沒有銅原料的保障。鷹潭打造“世界銅都”只是夢想。
能否搶占銅資源的戰略制高點,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建設“世界銅都”的進程。鷹潭的決策者們意識到,沒有銅資源的城市必須大膽利用和回收國內外資源來解決原料問題。鷹潭“無中生有”的智慧成為業內美談。
江銅集團貴溪冶煉廠旁的鷹潭拆銅園,是鷹潭“無中生有”的杰作。根據總體規劃,這個國家批準的內陸地區首個“圈層管理”廢舊機電產品集中拆解利用加工園區,將形成年拆解能力180萬噸,年產再生銅近40萬噸、鋁10萬噸、塑料10萬噸、鋼材95萬噸,成為銅廢料回收基地和再生資源集散地。
“無中生有”這一招已經被鷹潭人成功復制。鷹潭市先后建成了“鷹潭國際物流中心(無水港)”、海關、國檢等。,這里內陸地區和沿海港口海鐵結合,世界各地的廢銅料源源不斷地聚集在鷹潭。
目前,鷹潭銅拆解園區共有拆解企業25家,其中15家已建成并獲得第七類廢物進口定點加工利用資質。2014年共進口廢銅99,000噸。
一座流動的“城市礦山”在鷹潭拔地而起。
在本土發力的同時,江銅還將控制資源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通過國際國內市場不斷提高原材料自給率,提高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通過一系列的礦山開發和國內外并購,江銅的銅資源越來越雄厚。
掌握了銅資源的鷹潭,打造“世界銅都”的步伐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