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我市堅持政策先行、基礎引領、引領應用,全力推進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通信和廣播電視網協同發展,努力把電子信息產業打造成為千億級產業,培育成為推動加快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
2013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總額170億元。2014年1-8月,電子信息產業總規模151億元,同比增長33.6%。截至8月,全市共有電子信息制造企業55家,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25家。在建(擴)建電子信息產業項目39個,規劃項目13個;全市電子信息產業從業人員1.5萬人?;拘纬闪艘约t花崗區、匯川區、新蒲新區、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為集聚地的電子信息產業帶。
2014年8月,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同志對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作出批示:“遵義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前景廣闊。希望遵義在全省電子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做出更多貢獻?!?/p>
堅持政策先行,營造優質環境,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全市“五個千億級產業”之一,精心規劃建設,出臺了《遵義市加快信息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編制了《遵義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4-2017年)》,有力有序推動了全市電子信息產業加快發展。
明確的發展目標。計劃2014年,全市信息產業總規模達到410億元,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總產值210億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100億元,通信廣播業務收入100億元;到2015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總規模達到900億元;到2020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總規模達到2000億元,信息化水平指數提升到全國二類地區水平,成為西部重要的電子元器件R&D和生產基地,西南地區新型電子材料和鋰離子電池產業集群,西南地區呼叫中心基地,西南地區軟件認證基地, 西部北斗衛星系統產品生產和應用基地。
強化保障措施。第一,重視人才培養。大力實施人才“15851”工程,制定信息產業人才落戶、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領域的優惠政策;發揮與我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技術優勢,培養信息化建設應用型人才;市委黨校將信息化、電子政務培訓列為教學內容,著力培養信息產業發展管理人才;自2014年起,我市作為試點城市,在全國率先開展電子政務外網培訓,已有30多名,000名參與者。二是加大投入。積極爭取和落實上級優惠政策,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鼓勵市內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支持電子信息企業采取發債、上市、創業投資等融資方式;2013年以來,市財政每年安排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以上,有條件的縣(市、區)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市級科技創新資金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創新的比例在30%以上。自2013年以來, 電子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20多億元。三是優化發展環境。優先保障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用地,土地出讓底價可不低于國家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10%-50%。對重點電子信息產業項目,在土地出讓價格方面實行“一事一議”。對于符合產業園區發展規劃的電子信息產業項目,由市發展改革、規劃、環保、 住建等部門將審批權限下放至各經濟開發區或委托縣級職能部門審批。各地企業孵化器實行電子信息產業優惠政策。我們正在加快遵義綜合保稅區的申報和建設,推動全市出口企業盡快享受出口優惠政策。
筑巢引鳳,加快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一是全面加強電子信息產業園配套功能建設,重點建設標準廠房、R&D檢測、企業孵化、項目引進、電子商務等公共服務平臺?,F已建成5個成熟的電子信息產業園,分別是匯川機電產業園、遵義湘江產業園、桐梓(重慶)產業園、遵義茍江(和平)產業園、綏陽產業園,標準廠房面積100.3萬平方米。二是重點推進以青集團為核心的新浦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以電子元器件、計算機配件、整機組裝、軟件服務外包和科研開發為重點, 并努力打造千億規模產業。計劃2014年底科工貿產值達到50億元。目前,一期廠房16萬平方米,在建二期廠房16萬平方米已建成投產。
同步實施和加快完善電子信息基礎設施。一是堅持電子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實施。截至2014年8月,“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訊行動計劃已完成投資4137.8萬元,占年度計劃總投資的99%;2014年,規劃的33個“四在農家”精品站點和“四河四區”涉及的自然村將基本實現電話通,大部分行政村通寬帶。目前,全市城域網帶寬230Gbps,建成數據中心服務器810u,光纜線路總長5.2萬公里;移動基站12000個(4700個3G/LTE基站),WLAN接入點12000個; 建成寬帶接入端口132.6萬個,城鎮家庭20Mbps寬帶接入能力達到92.9%,農村家庭4Mbps寬帶接入能力達到97.1%,寬帶接入用戶54.2萬戶,光纖到戶覆蓋29.4萬戶。二是加快4G建設項目“數字遵義”和“智慧城市”的發展。2014年1-8月投資約20億元。建成開通移動4G基站1800個,在全省率先實現移動4G網絡農村通;貴州常征天成公司加快遵義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目前已完成后臺系統建設和中國人民銀行測試認證。計劃到2015年,投入3萬臺智能終端,實現中心城區全覆蓋。城投(集團) 公司與上海延華智能科技集團共同出資3000萬元成立遵義智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國內領先的“智慧城市”服務運營商,努力推進城市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
堅持龍頭地位,打造產業集群。按照“培育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鏈——建設產業集群”的思路,全力推進電子信息產業規?;?、集群化發展。力爭到2015年,培育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2家、骨干企業5家、骨干企業10家、上市企業1-2家。一是本土企業“內強”。鼓勵地方企業通過重組、改造和兼并重組發展壯大,形成主導產業發展。重點支持匯川機電產業園,如主要生產智能電網高端電力電子設備的常征電器、主要生產電梯和汽車電子產品的天翼電器、061基地、 主要生產航天電子信息產品的大型地方龍頭企業,如主要經營電子商務平臺和開發互聯網軟件的易易通公司。目前,本市本地電子信息產業已基本形成機電電子、光電產品、汽車電子、電子商務、動漫開發等優勢領域。二是“引進”大企業。采取集中引進、“一事一議”的做法開展電子信息產業招商,在電子信息產業園設立專門的招商服務中心和物業管理中心,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投資指南、代理工商登記、稅務登記等“一站式”服務。自2013年以來, 引進培育了30家大型電子信息企業,重點是阿里巴巴集團等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引進支持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電子元器件和筆記本電腦整機制造產品;一輕集團的引進重點是新浦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主要生產電容式液晶觸摸屏、LED超薄玻璃平板顯示器、智能電視等電子產品。目前,已培育出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信息產業骨干企業2家,年產值1億元的骨干企業8家。逐步形成電子元器件制造、軟件開發、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產業等產業集群。
堅持應用,促進包容發展。第一,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抓住“云上貴州”建設機遇,主動對接貴安新區大數據產業,加大對物聯網、數據分析利用等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大力支持遵義博文軟件開發有限公司數據中心、遵義中湖信息科技呼叫中心項目,推動大數據產業加快發展。目前,本市與大數據產業關聯度較強的企業有11家。遵義易易通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制定企業平臺建設、數據采集和存儲標準;貴州航天南??萍脊?、貴州常征電氣公司等10家關聯公司, 申請加入省內大數據產業聯盟。二是加快“工業化與現代化融合”進程。以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加快產業化進程,大力推進電子信息技術在煤炭、電力、原材料加工、煙酒、特色食品、旅游商品、民族醫藥、裝備制造等領域的應用、滲透和集成。2013年,省經信委對本市90家大型企業的“工業化、一體化”水平進行了評估。本市工業企業“工業化、一體化”水平達到38.5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9家企業自愿申報參加“實施標準試點企業”工作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三是加快擴大信息消費。著力打造“阿里巴巴遵義產業帶”,首批入駐“阿里巴巴遵義產業帶”的企業享受首年免交“程心通”會員費和運營服務費的政策。截至2014年8月,已有近250家企業入駐,完成網上交易3000多萬元,帶動Jiutou.com、指南針商品貿易公司等電子商務企業實現網上交易4億多元。2014年1-6月,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約35億元。積極向工信部申報國家信息消費城市。作為該省兩個城市之一, 紅花崗區獲得首批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稱號。2014年上半年,全市信息消費規模達到30億元。(據遵義市工業和能源委員會:張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