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市委宣傳部、市記協聯合組織新聞單位開展的“踐行群眾路線深化改革”主題采訪活動,來到第二站鳳岡縣。從2002年開始,鳳岡縣開始進行“四個農場”的改造。近年來,為增加覆蓋面,每年投入1000萬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這里,古老的鐵藝已經“回歸”,“益州風情園”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農業生產加工正大步向前...
如今,很難看到一些古老的工藝制作,但鳳岡縣綏陽鎮金雞村的鐵藝制作卻欣欣向榮。擅長錘打鐵條使其成型的老謝告訴記者,錘打鐵的藝術在當地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后來逐漸衰落。直到現在,靠著“四在農家美麗鄉村”,金雞村又找回了當年的感覺。
走進綏陽鎮金雞村雙井組的“陳謙傳統鐵制農具農業合作社”,“砰砰”的聲音很有節奏地響起。在20世紀80年代,這個村莊非常流行鐵匠。當年從事鐵藝生產的有120戶,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從事這一行的只有幾十戶?!澳贻p人不想做這份工作,因為這份工作又累又灰?,F在打鐵的都是老人?!崩现x說,幸虧村里成立了“黔陳傳統鐵制農具農業合作社”,不然這一手真的失傳了。
今年3月,縣政府為項目投資25萬,水電部門投資28萬,政府出面幫助貸款。金雞村的村民成功地建立了“千陳傳統”
鐵制農具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陳勇告訴記者,合作社的股東都是當地村民,為了集中全村的力量和資源,節約成本,依靠“老本行”帶動全村的經濟發展?!边^去,村民們不想單干,因為他們害怕賠錢?,F在大家齊心協力,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雖然合作社還在試營,但已經接到了不少訂單。針對環保問題,陳勇說,為了建設美麗鄉村,創造綠色家園,他們目前正在引進現代化的煉鐵設備。從目前的訂單量來看,今年合作社生產的鐵藝總產值在550萬-700萬之間,凈利潤120萬-250萬。聽到陳勇透露的“秘密”,在一旁干活的老謝笑著說,“以前我一天只能做十幾個菜。
刀,現在合作社是流水線形式,大家一起干。我一天能做30多把菜刀。如今,金雞村制造的鐵農具已銷往吳川、德江、思南、石阡等地,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金雞村不遠處,記者看到了又一幅美麗鄉村的喜人景象。風情園內,除了黔北村民特色民居,瑪瑙山軍事城堡、宜州民俗博物館正在建設中?!耙嬷莶┪镳^有幾萬件藏品,原本是西漢時期的文物。建成后,我們將免費向公眾開放?!鳖£栨傸h委書記張勇慧表示,新的旅游集鎮建設將體現在“益州風情園”上,總體規劃500畝。
對,已經開發了三期,目前已經開發了150畝。通過努力,宜州風情園將成為一個集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特色小鎮。
順著線路走下去,記者走訪了進化鎮臨江村落二塘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現代煙草園、九龍生態健康園。一路風景秀麗,村民們投身新農村建設,不僅增加了年收入,也使當地經濟建設突飛猛進。
去年,鳳岡縣金華鎮臨江村、黃荊村成功成為市級示范點,全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年收入已達6000元。由此可見,“美麗鄉村”在這個浩大的工程中是大有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