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在沈陽市場上,水果味的冰棍賣得很好。在二經街的一家超市里,有三個大冰柜,里面放滿了各種冰棍、冰淇淋、雪糕。許多品牌如紅寶來和蠟筆肖鑫都推出了水果味冷飲,但一些水果味冰棍根本不含水果,誤導消費者購買。昨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進行了相關調查。
水果的味道是用香精調和的。
這家超市的收銀員說,今年最受歡迎的冰棍是新上市的水果味。然而,真正有水果的冰棍賣得很好,一些沒有水果的冰棍也跟著渾水摸魚,擾亂了市場。收銀員拿起兩根冰棍,解釋道:“你看,這里的標簽是菠蘿+果肉+冰飯。菠蘿可以看,可以吃。而這種冰棍——‘碎果冰味飲料’根本沒有水果,而且只要一元錢,都是各種口味勾兌的口味?!?/p>
記者看到,這種“碎果冰味飲料”冰棍一共有四種口味,草莓、蘋果、荔枝、橘子,用不同顏色的包裝紙來區分。這四種口味的冰棍配料表幾乎一樣,都含有10多種食品添加劑,但是沒有水果。業內人士解釋,像這種冰棍的味道是添加了水果味香精勾兌而成的。但產品標簽上標注的是“口味”二字,是“水果味冰棍”而非“水果冰棍”,因此并不違法。
消費者看不懂添加劑。
在一款草莓味的“碎果冰味飲料”冰棍上,配料表中標注的食品添加劑有乳化劑(471、477)、增稠劑(407、410、412)、酸度調節劑(330、339i)、著色劑(100ii)等。一名正在選購冰棍的中學生說:“你看看這些食品添加劑的編碼就知道了,不知道是什么,但你可以在網上查一下?!庇浾卟樵兞恕叭榛瘎?71”,這是單甘酯和雙甘酯脂肪酸酯的國際代號,包括油酸、亞油酸、亞麻酸、棕櫚酸、山崳酸、硬脂酸和月桂酸。如果廠家把這些名字都寫上,恐怕整張冰棍紙都不夠。
但業內人士表示,廠家只寫代碼,不寫名字,不是因為名字太長,看著嚇人,而是根本不想讓消費者看懂。比如“酸度調節劑330”直接寫成“檸檬酸”,消費者在網上搜索會發現,檸檬酸雖然對人體沒有直接危害,但能促進鈣在體內的排泄和沉積。如果長期食用,可能會導致低鈣血癥,增加患十二指腸癌的風險。
自制水果冰棍很受歡迎。
遼寧明歌律師事務所律師范志斌認為,從標識來看,商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承諾的是口感,而不是成分。這種行為不違法,但是不合理。畢竟用這種模糊的廣告方式很容易誤導消費者,屬于一種游走在法律邊緣的行為。
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在家自制水果冰棍。同時,一些購物網站的統計也顯示,入夏以來,便宜的榨汁機、各種形狀的塑料杯、長短不一的小棒銷量明顯上升,這些都是自制水果冰棍的必備單品。有的賣家直接把自己做的水果冰棍曬干,用榨汁機把一個香蕉、一個蘋果、幾個草莓榨成汁,再加點水、牛奶、冰塊或者橙汁,倒進一個小塑料杯里,然后在冰箱的冷凍室里插一根木棒,幾個小時就做成了100%的純水果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