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是怎么賺流量的?”“如何更好地銷售農產品?”“電商平臺是怎么運營的?”.....近日,以“互聯網時代貧困地區發展新探索”為主題的山西隰縣首屆“李湘”論壇,讓農民電商與專業電商平臺、農業品牌專家近距離接觸。
“對接市場,更新觀念,升級模式,農村電商才能走得更遠,電商才能更精準扶貧?!毕⒖h縣長王曉斌說。
息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借助“互聯網+”發展農村電商正成為這個縣脫貧的一個支點。如何撬動這個支點,釋放電商扶貧的最大能量?息縣的邏輯是從產業聚焦升級到產品聚焦,解決農產品“第一公里”問題;整合人才、物流、營銷、技術等現代要素,構建農村電商生態圈;摸“電”懂商業,市場化的理念改變貧困地區農民的經營理念和生產方式。
暢通農產品“第一公里”。
黃土高原獨特的溝壑,使息縣成為農業部規劃的黃土高原優質水果帶。2012年前后,息縣開始把山西省農科院研發的玉露香梨品種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在全縣推廣。目前玉露香梨年產量20萬畝,3000萬斤。
息縣整合產業基地后,連續幾年開展玉露香梨提質增效活動,以示范園帶動果實品質提升。建立12個100畝尤魯李湘品牌示范基地,實行從種植到銷售的標準體系。這就帶來了梨果實的標準化,玉露香梨畝產控制在4000斤左右,單株產量100斤左右。
發展產業是扶貧的基礎。這意味著息縣將區域優勢轉化為特色產業后,賦予了特色產業標準化生產機制,為脫貧攻堅打下了良好基礎。
今年4月,息縣發布了《玉露香梨品牌識別與品牌建設白皮書》,將品牌建設提升為玉露香梨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品牌效益的提升,將提高玉露香梨的產品價值,為息縣扶貧產業注入新的動力。
從產業標準化到產品品牌化,息縣的不懈努力也為農村電商展示了扶貧新思路?!半娚谭鲐毑粌H要打通工業品下鄉,更重要的是承接農產品上行,并銷售出去?!蓖鯐员笳f,農產品的標準化和品牌化無疑是上升趨勢中賣個好價錢的“第一公里”。
基于對電商扶貧“第一公里”問題的認識,息縣采取從聚焦產業到聚焦產品的雙向策略,完成標準化生產機制和品牌化市場機制,打通農產品走出去的“第一公里”。農村電商成為這個貧困縣扶貧的新支點。
2016年,息縣向梨農發放了3000萬個二維碼,建立了產品追溯體系,將生產過程和每一個農戶接入電商平臺,實現質量管控。這些都成為撬動農產品上行的支點,為息縣的電商扶貧奠定了基石。
現代元素聚合縣域電商生態
“電商不能只拍一張產品的照片就在網上賣,還涉及到分類、包裝、品牌、運輸等環節和內容?!毕⒖h羊頭升鄉蘇晴村村民王明明最早注冊了一家網店,做了電商。
“我不懂流量,不懂運營,沒有技術。第一個月只能賣三四單,量很少?!崩贤踝畛醯那闆r,也是很多農村電商面臨的現實。
“人才、理念、技術等因素是薊縣電子商務發展的短板,需要政府進行培育和孵化?!蓖鯐员蠼榻B,2016年,息縣電商扶貧開發孵化空間服務平臺成功上線。平臺設有電商實訓基地、電商創業園、電商服務中心、尤魯梨種植基地、精品特產體驗館,實現線上銷售、線下體驗,提供電商培訓、技術支持、實踐園區。
一個月的時間,包括王明明在內的400名農民電商接受了基地在品類選擇、包裝、價格、營銷、客服等方面的系統培訓,獲得孵化和實踐,成為當地電商的領軍人物。
目前,該平臺已孵化電子商務團隊1140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115個,技術服務覆蓋全縣8個鄉鎮、31家企業、81家農村專業合作社、301家個體網店。同時,在平臺的技術孵化下,息縣微站成功上線,并與平臺網站互聯互通,解決了偏遠山區無法上網、電子商務停滯的問題。
“缺乏成熟的社會化冷鏈物流是農產品電商物流的短板?!痹品茀呛辙r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莫說,不僅要建倉庫,還要有“冷藏+冷凍”混合配送車,還要有冷藏周轉箱和恒溫設備。
向龍頭企業拋出合作的橄欖枝,用現代物流產業集群補齊短板,成為息縣的解決之道。目前,晉煤集團已投資2.4億元的優質玉露香梨果品貯藏營銷綜合開發項目,將在息縣建設20萬噸大型數控恒溫倉庫、冷鏈運輸、電子商務平臺。山西京潤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也將在該縣投資1.1億元實施水果貯藏加工項目,涵蓋冷庫、周轉倉庫、加工車間等。
“人才、營銷、技術、基礎設施等內部因素的整合,物流、品牌建設、加工、金融等外部因素的支撐,最終構建適合農村電商發展的生態?!蓖鯐员笳f。
重構經營理念和生產模式
在梨花節開幕前,王明明特意拍了一些美麗的梨花和村莊的照片,放在朋友圈和網店上?!罢乙粋€旅游點就是塑造一個賣點,也可以通過宣傳鄉村的生態環境來吸引游客到鄉村來?!彼f。
變化不止于此。2016年,王明明自掏腰包在自家的“糖杏”電商體驗園舉辦采摘活動。一個月時間,他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網上下單1700余筆,成功銷售“糖杏”5萬余斤,交易額10萬余元。這得益于息縣連續幾年舉辦的“玉露香梨花節”、“秋季采摘節”、“全國梨訂貨會”等活動,吸引了大批經銷商、客商、企業家前來體驗。
從產后到產前,從賣產品到賣服務和理念,深化產品內容,延伸價值鏈,生產方式多樣化,電商扶貧給息縣梨農帶來了很多改變。
不僅如此,專業的電商培訓企業、農業品牌專家、電商咨詢公司成為息縣產業發展和電商扶貧的顧問和合作伙伴。
不僅“摸”電,還懂業務。電子商務重構了農村的經營理念和生產方式,逐漸成為息縣農村扶貧的生力軍。2016年以來,息縣電子商務累計實現銷售額1.39億元。其中,電商扶貧發展孵化空間158個農村電商服務站與1764戶5126名貧困人口簽訂了扶貧對接協議,貧困戶農特產品銷售總額達2592.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