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宜春東方工藝品廠成立。作為工廠的法定代表人,傅把企業的發展目標放在了山核桃工藝品的生產加工上,對山核桃工藝品的傳統加工工藝進行了改進和創新。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驗,終于發明了用彩色涂料覆蓋果孔的方法,即在山核桃工藝品成型后,對果孔內的膠痕、瑕疵、色差進行涂色、蘸漆、上色,待果孔內的漆膜干燥后,將工藝品表面打磨,露出山核桃的本來顏色。經過這些程序后,山核桃孔中的栗色顏料與山核桃表面的原色相互映襯, 明顯增強了山核桃工藝品的立體感。這種原色的山核桃工藝品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技術也填補了市場空白。
傅用彩漆覆蓋果孔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山核桃工藝品的檔次,對增加山核桃工藝品的品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省市同行紛紛效仿,一時間市場上生產原色山核桃工藝品的廠家多了起來。傅的技術發明不僅給廠家和商家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為下崗工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在此基礎上,他還設計了一件結構合理、造型典雅、具有使用和觀賞價值的山核桃工藝品——山核桃筆筒。該產品結構合理,做工精細,表面光滑。由山核桃殼、實木凹型底座和實木環口組成,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再次填補了市場空白。2002年,全國金融系統金融工作會議在哈爾濱召開, 大會紀念品是傅設計的山核桃筆筒。2002年,該產品在伊春“光明杯”旅游紀念品設計制作大賽中獲得優秀商品獎,同年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二屆旅游紀念品工藝特色商品設計大賽暨展覽會上獲得市場轉化規模獎,該產品還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在制作中,傅發現山核桃花瓶外殼上的破洞,撣去灰塵后不易清理,使產品失去了原有的光澤,顯得十分陳舊。于是,他把粘好的花瓶分成上、中、下三部分,用原子灰或石膏填充上下兩部分,選擇中國紅、景泰藍或白色,中間部分保留胡桃木的原色,然后打磨上漆。該設計克服了現有核桃花瓶顏色單一、落灰難清理的缺點,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為了提高山核桃工藝品的質量,突出產品原始自然的風格,傅在產品的精深加工上下足了功夫。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他將五個核桃切片,粘成梅花形狀,然后在花心鑲嵌珠寶玉石。這種工藝制作出來的山核桃工藝品有浮雕效果,賞心悅目,從而身價倍增。2002年,他設計制作的祥龍花瓶代表我市參加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二屆旅游紀念品、特產設計大賽,榮獲全省最佳工藝獎,受到市政府、伊春區委、區政府表彰。這個裝飾花瓶還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2006年在北京林產品交易會上,傅設計制作了梅花插花花瓶,將根藝和插花技術融入到山核桃工藝花瓶中?;ㄆ可系牟寤?、樹枝、桃子都是用山核桃木做的,很有藝術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2011年,他以岳龍門為主題,將一塊塊山核桃木粘在一起,設計制作了一條高近3米、寬1.66米的大鯉魚,參加了浙江義烏的林博會,受到了國家林業局領導的高度贊揚。
2011年,傅被授予木工大師稱號。他的幾十幅作品被市森林博物館收藏,其中八幅在宜春匯源國際會展中心永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