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塔振國塔。
西塔仁壽塔。
東西塔共五層,各有飛檐和亭臺;塔身八角形,四面圓拱,佛龕,每層拱龕互換;塔尾有銅葫蘆,八角八鏈與塔尖相連;每座塔的一角都掛著風鈴,全塔掛著40個風鈴,隨風飄動,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塔身浮雕石像刻有武士、國王、金剛、羅漢,各有80位神仙,造型生動,表情各異;在塔基的中間,有40個用草雕成的佛教故事。
文/圖本報泉州特派記者林森泉
時隔半個多世紀,泉州的東西塔又要重修了。記者昨日從國家文物局網站獲悉,泉州7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方案近日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復。
昨天中午,古城泉州悶熱。泉州開元寺仁壽塔上的唐三藏和孫悟空石雕在陽光下格外醒目。仁壽塔位于開元寺西面,泉州人簡稱西塔。與開元寺東面的西塔并列的振國塔,簡稱東塔。兩塔合稱泉州東西塔,均為石塔。
泉州的東西塔很高,東塔高48.27米,西塔高45.06米。所以閩臺有句古話“站起來像東西塔,躺著像洛陽橋”。泉州東溪塔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國家級文物石塔。
這7處古跡分別是:泉州東西寶塔修繕工程、泉州伊斯蘭圣墓修繕工程、泉州天后宮西翼保護工程、泉州真武廟保護工程、曹安石雕搶救加固工程、曲斗宮德化窯址保護棚修繕工程、九日山摩崖石刻石佛閣保護工程。
在回復文件中,每個古跡都有“海斯特中國古跡”字樣。這意味著它們是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歷史遺跡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世界文化遺產,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條件。
700多年來,由于地震和風化,一些小構件脫落或塔頂塔閘倒塌損壞,東西塔多次修復。上一次維修是在50年代,當時用水泥砂漿堵住了仁壽塔和振國塔的接縫。
唐三藏石像特寫。
猴子行者雕像的特寫。
[掛鉤和水槽]
孫悟空,唐三藏
“鎮守”東西塔
唐三藏和孫悟空的浮雕石像已經在西塔屹立了700多年。他們在泉州經歷了無數的臺風和地震,在泉州古城讀懂了無數浪漫的身影。
泉州東西樓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什么浮雕石像的歷史只有700多年?原來木塔始建于開元寺之初,始建于咸通年間(860-874)。隨后的300年間,木塔毀于火,多次重建,后改為不易毀于火的7級磚塔,但又毀于一旦。直到1228年西塔和東塔用石材重修了5級石塔,才保留至今。
“孫悟空”是西樓四樓東北面的一座浮雕石像。這尊浮雕石像是猴頭的形象,嘴尖眼圓,鼻凹腮突,頭頂金箍,耳上掛耳環,頸上掛一串念珠,浮雕左上角刻有“行者”二字。
據專家介紹,《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原型就是這個行者。胡適認為《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原型取自哈努曼。哈努曼是古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孫悟空。風神之子哈努曼,天生神力,一躍千里,身手不凡。
目前,泉州市區和開元寺有許多印度教石刻的遺跡。這說明印度教在多元文化交融的閩南地區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