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顧問和培訓師
互聯網的發展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絕佳的機遇。特別是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得網絡營銷作為一種特殊的營銷方式或渠道,似乎已經成為一些傳統企業營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營銷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勢不可擋的趨勢幾乎席卷了所有行業,越來越多的網絡資源開始為傳統企業提供新的機會。比如互聯網媒體的發展,讓企業告別了傳統媒體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遞速度。網絡營銷突破了其他營銷模式無法解決的諸多局限,為企業推廣、信息收集與傳遞、客戶溝通與交流、產品銷售與售后提供了理想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 網絡營銷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營銷費用,為企業節省了人力和財力,成為傳統企業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營銷方式。
隨著兩會的召開和“互聯網+”概念的凸顯,互聯網必將迎來新的制高點,網絡營銷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意識到互聯網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爭之地,將互聯網的新理念和新技術運用到企業的營銷中,可以幫助企業在新的競爭環境中快速突圍。
然而,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中,傳統企業中成功運用互聯網營銷并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案例屈指可數。傳說中的低成本網絡營銷方式和新興的營銷理念,并沒有在大多數企業的實踐中得到有效驗證。
傳統企業在互聯網營銷運營上剛剛起步,各種各樣的挑戰擺在面前:互聯網在企業戰略中的定位不明確,企業對互聯網運營環境的無知,缺乏企業內部決策系統的支持,缺乏網絡管理人才等等,這些都直接決定了企業在網絡營銷上的成績。事實上,絕大多數一直遵循傳統商業模式的傳統企業,在網絡營銷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本末倒置,方向不明,一點點嘗試,盲人摸象,急功近利等等。,而且他們對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和微博的傳播效果好不好也沒有系統的規劃和思考, 電商是先入駐天貓還是JD.COM還是自建平臺,導致網絡營銷無法達到預期計劃,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網絡營銷方式是大多數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姚認為,互聯網帶來了顛覆性的創新技術和創新模式,突破了傳統營銷模式成本高的劣勢。借助互聯網特性,如線上到線下,基于互聯網的營銷將成為傳統企業整體營銷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企業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營銷方式。
2013年爆發的移動互聯網帶來了口袋經濟,越來越多的手機用戶隨時隨地呈現的需求再次讓傳統企業無所適從。老妖認為現在互聯網化是一種趨勢,消費者和產業鏈關系正在經歷一場向互聯網遷移的運動。傳統企業只有跟風,才能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學會借助互聯網的新技術、新工具,探索傳統企業新的商業模式。尋找最有效的方式與消費者溝通,成為所有傳統企業面臨的挑戰。
傳統企業要用好互聯網,首先需要糾正自己的認知誤區。
首先,傳統企業對互聯網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系統的規劃。網絡推廣隨意性很大,無法科學制定網絡營銷目標和計劃,網絡營銷與物理環境營銷脫節。
其次,線上到線下和電商混在一起。我并沒有真正理解線上到線下和電商的異同。
很多傳統企業主想用一個APP把店開到消費者手機上,卻不知道消費者的手機容量是有限的。
對此,老妖建議,線上到線下要按照自己的DNA來設計,做小營銷,做中渠道,做大模式。沒有對錯,適合就好。
為了幫助傳統企業健康合理地利用好互聯網新技術,老姚提出了四個體系:(如圖)
定位體系中的一個核心點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定位決定了整個體系能否實現企業的預期目標。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新的商業模式,最后的結果肯定是設計不出符合新商業環境的商業模式。如果用互聯網的極致思維來設計產品,就能設計出符合用戶需求,讓用戶尖叫的好產品,而不是我生產什么,你購買什么的傳統思維模式。
二次轉化體系的核心是數據,要靈活運用。很多企業有數據但沒有應用,各部門的數據不流通。比如營銷部門的消費者數據很難真正支撐R&D環節,所以新商業模式下數據的流動性和應用能力對傳統企業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在第三代操作系統中,需要高度重視全網營銷的概念。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物理環境,營銷都離不開,需要相互支撐,相互呼應。未來沒有簡單的電子商務概念,線上線下門店的功能會隨著企業的DNA而改變。
在管理體系中,管理和造血機制尤為重要。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尤其是90后的成長環境與傳統企業的大部分高管完全不同,所以管理方式也大相徑庭。而90后的互聯網特征,顯然要求傳統企業重新評估和優化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組織設置。
然而,基于互聯網的新商業模式的成功需要滿足以下特征:微生態、橫向聯盟和提供本地化服務。(如下圖所示:)
從線下實體,到線上電商,再到移動互聯網,改革開放短短30多年的市場演變,形成了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三個世界”結構。那么有沒有可以統一“三個世界”的商業模式呢?
2014年,線上到線下席卷全國,全行業!商業造波者紛紛搶灘登陸,資本市場無限青睞,重金投入!
2015年,我們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轉型元年。蘇老師20多年的行業實踐經驗積累和多年的潛心研究,終于帶來了史上最專業、最創新、最有價值的培訓課程——《傳統企業O2O之道》總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