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激光導航
型號:ANT
用途:搬運機器人
控制方式:可編程控制機器人
驅動方式:電動式
安裝方式:地面固定安裝
操作機坐標形式:多關節型工業機器人
加工定制:加工定制
自由度數:360
負載能力:6000kg
重復定位精度:0.1mm
可達半徑:270mm
最大工作速度:1m/s
外形尺寸:300mm
重量:56kg
自然導航:定位
Lite+:控制
激光導航:避障
自主導航:任務管理
機器人:易于工業集成
激光導航被引入到AGV(自動導引車),堪稱導航技能的一次巨變。如今又迎來了其它一次巨大前進:自然導航。顛末進程消除現有導航環境中對于于反射器或者者標志物的需要,用戶可以完全自由地配備或者者重新配備自動導引車在客?;蛘哒邚S房內的移動路徑。
自然導航是科爾摩根NDC不雅觀念團隊的創意之一。該團隊的日常職責是提出有關導航、硬件、軟件和調養方面的創意,用于車輛自動化裝備。
關于這項技能,海內的幾許個廠商也在做,有的廠商已經出了產品。不過據小編我不雅觀不雅觀察,宛若還是有些眇小的差異。具體的,大家看視頻吧:
顛末進程自然導航,可以移除了了所無效于控制自動導引車行駛路徑的界限。自然導航具有安裝時間短、成本更低以及對于于運行的影響最小化等特點。而且便于擴展系統以及為自動導引車創建新的路徑。當自動導引車越發自由地導航時,安全性也就改觀越發重要,然而自動導引車上的安全傳感器可以在探測到物體后60毫秒內作出回音,這比人類的回音速度要快3至4倍。
什么是自然導航
自然導航技術是通過專家級激光掃描傳感器感知周圍環境,并通過先進的SLAM算法構建地圖的導航形式。與傳統的磁帶、色帶或者二維碼等導航形式相比,該技術就像是給AGV裝上了一個會思考的大腦,使AGV變得更加智能靈活,并大大降低了對地面條件的需求。
自然導航的再定義:更接近于人的認知和判斷
發明了SLAM算法的Hugh FrancisDurrant-Whyte曾提出機器人在導航中需要解決的三個一般性問題:
1、Where am I?
2、Where do I want to go?
3、How can I get there?
我在哪兒?我想要去哪兒?我怎么去?——成為了自然導航最初的構想理念。
盡管導航方式不斷發展,但無論是有軌導航、磁導航,還是激光導航,都沒法避開一個很大的痛點——人工設置路標需要較長的安裝時間和環境改造成本。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在環境地圖未知的情境下,通過更豐富的智能感知系統,借助自然本來具有的環境特征,實現移動機器人的自定位和導航。盡可能仿照人類的導航邏輯,來解決上述“我在哪兒?我想要去哪兒?我怎么去?”的問題。
在針對性的改善傳統痛點并解決以上三個問題方面,自然導航的實現路徑為: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中某一位置出發,通過多種仿生、類人化的環境感知傳感器持續的判斷所在環境中各類標志物體的自然特征,持續進行數據集成和融合分析,進行自定位的同時建立連續的環境地圖,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與路徑規劃,完成導航任務。
不難發現,相較于傳統導航技術,自然導航優越性主要體現在:
1、無需調整基礎設施,無需人工添加標記,自然界中有什么,就用什么。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2、系統柔性高,路徑規劃更加靈活;
3、環境適應能力大大增強,系統冗余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朗馳欣創的智能機器人巡檢系統已經完全從眾多的概念產品中脫穎而出,完成產品落地與產業化部署,對電力、市政、鐵路、發電、IDC數據中心、石油石化等眾多特種行業實現了規?;某墒鞈?。在伴隨著類人化的智能程度的同時,卻具備人所不具有的野外環境適應性、無人管控下的生存能力、貼近行業標準的服務能力。自主導航、定位、充電、巡檢、數據挖掘已然成為成熟的基礎性標配功能。繼而將更大的精力聚焦在數據化、智能化與平臺化的大解決方案上。
自然導航既然更加先進,為什么目前業界仍未將其作為主流技術進行應用呢?
主要有三大技術難點:
其一,SLAM的算法非常復雜;
其二,從二維到三維的跨越較難實現,從三維到多維信息融合更難實現;
最后,核心問題還在于,越來越多的環境,需要多臺機器人聯合作業,而多機器人之間的通信拓撲、任務規劃和地圖融合,這對于缺乏大環境下多機器人協作經驗的企業來說又是一大難題。
但業界也不乏成功經驗。
比如提出工業4.0的德國,在運動控制領域就擁有眾多技術卓越的廠商,科爾摩根便以其NDC8系統提出使用自然導航技術而備受業界關注。緊隨其后,瑞士Bluebotics也在去年底攜其自然導航技術全面進軍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