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型號:/
我們在空氣消毒用臭氧發生器的使用上建議: 空氣消毒用臭氧發生器的安裝。分體或移動式放在單獨空間中,一般要放置高處,因為臭氧比重在空氣中較大,易下降,放置高處的目的主要是有利于臭氧的散播;在空間相對封閉的,如空氣自循環的無菌室、潔凈室和特殊要求空間,建議采用在閉路空氣循環系統中,加裝臭氧發生裝置,如組裝在空調機組、安裝在總送風道或總回風道中,在達到設定消毒時間后,使用活性炭吸附或催化劑還原進行空氣消毒滅菌,這樣既可以達到空氣消毒的目的,同時還可以使工作人員不必離開工作環境。目前該項技術在制藥行業無菌室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和成熟,主要工作流程如下:空壓機—制氧機—臭氧發生裝置—空調總送風管—各消毒凈化區。
空氣消毒用臭氧發生裝置的選用計算。利用臭氧消毒需要至少要達到閥值濃度,發生濃度低于閥值濃度,是達不到滅菌效果的,而濃度過高會造成運行成本增加,所以應該計算選用合適范圍的發生濃度的臭氧發生裝置。
濕度適當。臭氧的滅菌效果在濕度為70-80%條件下效果最理想,在濕度低于45%時效果較差,所以一般使用中,特別是制藥車間無菌室、病房等使用應注意在環境中適當增加濕度。
臭氧濃度。應用臭氧進行空氣消毒時應注意:臭氧的殺菌效果K為臭氧實際濃度C與作用時間T的乘積即K=C×T,而臭氧實際濃度C為達到殺菌閥值濃度Cmin時,即使延長時間,在實際運行中,恐怕也是沒有殺菌效果的。臭氧用作空氣消毒應按不同應用空間、不同的殺菌消毒目的,而配置不同的臭氧產量和臭氧發生濃度的臭氧發生裝置,臭氧發生濃度是指以自然擴散方式的按固定體積內30分鐘的濃度計,單位為mg/m3,臭氧產量是由臭氧發生濃度與時間累積計算出來的,臭氧產量、臭氧發生濃度是最基本的參數標準。所以以空氣消毒為目的的臭氧消毒產品應標注消毒濃度與消毒時間指標。還有兩個通用指標,即應用空間的臭氧安全指標和產品使用壽命指標等,也是需要向使用者注明的。如一般的除味、除臭等,濃度掌握一般不超過0.05ppm。如果用于室內滅菌消毒則一般掌握在0.1-1ppm;物體表面或病房區一般需要濃度都較高。
空氣消毒型臭氧發生器選型。由于臭氧只能就地生產,目前最經濟也是技術成熟的產生臭氧的方式為電暈放電,而用于空氣消毒用臭氧發生器多是使用陶瓷片高頻放電的模式,它具有結構簡單、性能可靠、運行費用低及調節靈活等優點。
臭氧消毒在醫院其他領域的應用 高濃度臭氧水消毒: 臭氧用于飲用水、污水消毒的同時,還可以制成高濃度臭氧消毒水,對蔬菜、瓜果、食品用具、手和其他物品清洗、消毒。在日本,使用高濃度臭氧消毒水已經成為消毒領域的重點,特別是,在1996年夏季,病原型大腸桿菌0517爆發性感染事件中,以前使用的次氯酸鈉、乙醇、乙酸等殺菌劑,在長期的100-300ppm濃度下,致使大腸菌等革蘭氏陰性菌產生極強的抗藥菌變異,而作用機理完全不同的高濃度臭氧消毒水對此卻十分有效。而在日本的醫療衛生系統,抗青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也成為嚴重的問題,使用高濃度臭氧水進行醫療人員洗手以及醫療器械消毒的解決辦法受到了重視。
在對醫護人員清洗手指附著菌去除,供試菌體為抗青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比組采用消毒用乙醇,MK212。對清洗后排水鑒定殺菌效果和排水二次污染,排水中菌數,對照組104,臭氧水僅為101。證明臭氧水殺菌效果明顯,而且對外界沒有造成二次細菌污染。
使用臭氧水消毒滅菌,是極其有效和安全的。對于一般細菌,1mg/L臭氧水已經足以殺死。而對于病毒的滅活,我們建議應使用高濃度臭氧水。
臭氧水除了對試驗中所使用的供試細菌、病毒,還可以對諸如親脂性病毒和親水性病毒(包括甲肝HAV、乙肝HBV、丙肝HCV以及艾滋病毒HIV),綠膿桿菌,熒光假單胞菌屬,軍團菌屬,產黃桿菌屬,產堿桿菌屬,阿米巴原蟲,人致病性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屬)等等。
臭氧對物品表面消毒: 臭氧對物品表面的微生物也同樣具有殺滅效果,應用也十分廣泛如對餐具、玩具、器皿、醫療器具等進行消毒、滅菌,現在市場上的臭氧消毒柜,臭氧可彌漫在器具周圍進行殺菌,耗電少,殺菌效果顯著,彌補了高溫高壓蒸汽、紅外線和紫外線消毒柜的不足。如對無菌室、潔凈室、醫院的工作服的消毒處理,傳統采用高溫高壓蒸汽滅菌,滅菌后棉質衣料會由白變黃,多次滅菌后,衣服纖維變脆而脫落。直接影響衣服的壽命和無菌室、潔凈室的潔凈度,而現在的綢質工作服更不宜用高溫高壓蒸汽滅菌,而采用臭氧消毒處理,它對衣料的損傷程度較低,而且無任何殘留、印痕和異味,并且較高溫高壓蒸汽滅菌的消毒效果相同或略好,試驗中,對無菌工作服的試驗用人為污染菌群,總體殺滅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