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臨西縣河北飛龍軸承生產制造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全密封無塵車間內,8條國際先進的智能生產線正在滿負荷生產高精度軸承,從進料、裝配到質量檢測均實現無人操作,產品可以替代進口。另一邊,巴頓精密軸承、鑫泰軸承高端熱處理一體化等一批產業強鏈補鏈項目相繼落地開工。
面對國外大品牌和國內大企業高端產品擠壓,臨西縣軸承產業缺少核心技術、沒有龍頭企業、缺乏名牌支撐等矛盾日益凸顯。為解決這些問題,近兩年,臨西縣以“強鏈補鏈、產業鏈招商”為主抓手,一手抓企業培大育強,一手抓項目招引,通過強鏈補鏈,壯大臨西軸承產業。
誰能夠優先推進數字化轉型,誰就能在下一波產業競爭中搶占制高點。近兩年來,臨西縣將產業數字化、智能化作為軸承產業發展方向,推進工藝向自動化方向升級,鼓勵軸承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工程,在提質增效上實現突破。
頂層助力是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為推進軸承企業轉型升級,臨西縣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真金白銀支持軸承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邁進,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該縣還將繼續支持全縣規上軸承企業根據生產情況在機器設備上加裝機械手,提高企業智能化生產水平。
頭部牽引是產業進步的主要途徑。在優化產業結構上,臨西縣多措并舉,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扶持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引導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成為配套產業鏈中的骨干企業;開展“上規行動”,培育一批規上企業。通過促進生產要素和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形成龍頭企業引領、規上企業支撐、小微企業提升的格局。
建立政策扶持、科技創新、人才培育等多元化的平臺,是促進產業高質量趕超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近年來,臨西縣打造專業銷售市場平臺、高端人才服務平臺、省級軸承產業技術研究院、省級檢測中心、品牌研究院及找軸網供應鏈平臺,構筑軸承產業支撐。落戶臨西縣的河北軸承產業研究院已研發新產品110多種,其中17種獲得國家專利,3種產品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30多項產品在本地實現了成果轉化。該縣還鼓勵和支持軸承企業與清華大學等2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成院士、博士后工作站3家,規上企業均建立了產業技術聯盟和研發機構。
同時,臨西縣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建立中國軸承全產業鏈B2B交易平臺——“找軸網”,建設了“找軸網”電子商務平臺和軸承“智慧云倉”,以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為路徑,鼓勵更多軸承企業“上云”“聯網”,全面打通產供銷、融資和物流體系,建成軸承綜合化智慧集群。
“產業鏈上缺什么,就補什么?!毖a鏈既可以通過培育本地產業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招商選資,依靠“外援”來實現。今年以來,臨西縣盯緊鐵姆肯、斯凱孚、舍弗勒等世界知名軸承集團,專班專人精準招商;調整《臨西縣重大項目引進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在人才引進、品牌培育、科技創新、企業上市、城市經濟發展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優落地政策。同時,該縣推動“臨西態度”持續升溫,形成“112”服務項目、企業工作法——備好一塊“標準地”、簽訂一份項目建設“承諾書”、選好營商和幫扶兩個專員,全力打造審批最快、流程最優、見面最少、效率最高的營商環境。
目前,臨西縣有軸承上下游企業504家,年吞吐鋼材54萬噸,生產能力7.5億套,擁有3個中國著名品牌和15個河北省著名品牌(優質產品),“寶鑫”“飛龍”“恒耐斯”等品牌在業界叫響,產品遠銷東南亞、非洲、歐美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賣遍全國,走向世界”的銷售網絡。
本文來自【-邢臺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