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衛星系統(BDS)是中國自主建設和運營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具有導航定位和通信數據傳輸兩大功能,提供定位導航衛星服務(RNSS)、全球短報文通信(GSMC)和國際搜索與救援(SAR)、星基增強系統(SBAS)、地面增強系統(GAS)和精密單點定位(精密單點定位,PPP)以及區域短報文通信(RSMC)。截至2019年12月底,它已成功發射了1顆地球靜止地球軌道衛星(GEO)、24顆中地球軌道衛星(MEO)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包括28顆北斗三號衛星,預計2020年上半年再發射兩顆GEO衛星,完成北斗系統建設[2]。
北斗三號系統的3顆GEO、3顆IGSO衛星和24顆MEO衛星廣播的B1I和B3I信號提供RNSS服務;3 IGSO和24 MEO的B1C、B2a和信號也提供RNSS服務;三個GEOs通過信號提供精確的單點定位服務;三顆IGSO衛星和24顆MEO衛星通過SAR-B2b信號提供國際搜索和救援服務。2019年12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公開了RNSS服務的B2b信號[3]和精密單點定位服務的PPP-B2b信號[4]。
目前,還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提供精確的點定位服務,如表1所示。日本的QZSSL6信號分為L6D和L6E。L6D主要服務日本,提供厘米級增強服務(CLAS)。L6E信號由BlockII衛星廣播,用于廣域厘米級增強的實驗驗證,作用范圍為QZSS衛星覆蓋區域。目前,CLAS服務支持GPS、QZSS和Galileo系統[5-6]。伽利略系統的E6B信號也提供PPP服務,參考文獻[7]描述了E6B/C信號接收機的設計方案。E6B信號在MEO衛星上廣播,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PPP服務。
本文參考最新的B2b信號接口控制文件[3-4],介紹了基本導航信號B2b和PPP-B2b信號結構以及提供修正信息的消息內容。根據自主研發設計的GNSS接收機,對實際接收的衛星信號進行分析,分析B2b信號的信息類型和實際定位結果。因為B2b接口控制文件只公開了I分支信息,沒有公開Q分支信息,所以本文嘗試分析B2bQ分支的信號。
1B2b信號介紹
北斗三號衛星的B2b信號載頻為1207.14MHz,帶寬為20.46MHz,在MEO和IGSO衛星上廣播的B2b信號提供基本的導航服務,而在GEO衛星上廣播的信號稱為PPP-B2b,提供PPP服務,下面將分別介紹。
1.1基本導航信號B2b
B2b信號的I分支采用B-CNAV3消息格式,使用CyclicRedundancyCheck (CRC)。具體實現方法是CRC-24Q,基本幀結構如圖1所示。
每幀消息長度為1000個符號,廣播周期為1s,包括同步頭(111010110010000)、PRN數、預留比特和低密度奇偶校驗(LDPC (162,81))編碼的消息符號。糾錯編碼前的報文為486位,包括6位信息類型、20位秒周(SOW)、436位報文數據和24位CRC校驗。前462位全部參與循環冗余校驗的計算。當前有效的信息類型是10、30和40,每種信息類型的格式如圖2所示。SOW在北斗時間每周日00: 00: 00從零開始計數,每周末清零。
信息類型10包含星歷信息,由18個星歷參數和一個衛星軌道類型參數(SatType)組成,SatType的值分別代表GEO(01)、IGSO(10)和MEO(11)衛星。星歷后面是三個標識位,依次是消息完整性標識(DIF)、信號完整性標識(SIF)和空間信號監測精度(SISMA)有效標識(AIF)。值為0表示完整性。SISMA是空間信號精度估計誤差的零均值高斯分布方差。
信息類型30包括周數(WN),從北斗起始歷元(2006年1月1日00: 00: 00 UTC)開始從零開始計數。其次是鐘差參數、B2b信號I支路時延差(TGDB2bI)、電離層參數、北斗時間(BDT)和協調世界時(UTC)同步參數(BDT-UTC(CMTC))、地球定向參數(EOP參數)、衛星軌道切向和法向精度(SISAoe)、衛星軌道徑向和衛星鐘差精度(SISAoc)。
信息類型40主要包含歷書信息,BDT-GNSS時間同步(BGTO)參數用于計算BDT和其他GNSS系統之間的時間偏差,中等精度歷書和簡化歷書分別包含14和6個參數,歷書參考時間周計數(WNa)和歷書參考時間(toa)在中間。
1.2PPP-B2b信號
PPP-B2b信號包括I分支和Q分支分量。北斗三號前三顆GEO衛星只廣播I分支分量,同樣由BPSK(10)調制,符號速率1000sps,測距碼特性與B2b信號相同。PPP-B2b信號可以為BDS、GPS、Galileo、Glonass提供PPP服務?;镜膸Y構如圖1所示。廣播周期為1s,同步頭與B2b相同,預留的6個符號用于標識PPP業務的狀態。最高位為0時,表示該星PPP服務可用,其他符號含義保留。當前定義的信息類型為1-7,信息類型8-62為保留信息,信息類型63為空信息。當沒有可用信息時,系統將廣播此類型以填充空白期。
信息類型1廣播衛星掩碼信息,包括255bit標識位置,每個bit代表一顆衛星,值1代表廣播衛星的差分信息。其中BDS系統有63bit,GPS系統有37bit,Galileo系統有37bit,GLONASS系統有37bit,81bit未賦值,預設值為0。
信息類型2廣播軌道修正參數和UserRangeAccuracy (URA),根據信息類型1的掩碼信息依次廣播每顆衛星的徑向、切向、法向修正和URA,每條信息包含6顆衛星的修正參數。
信息類型3廣播每個衛星的每個信號分支的符號間偏差校正號。
信息類型4廣播時鐘誤差校正信息,包括校正號的版本號(IODCorr)和時鐘誤差校正號C0。信息類型1中掩碼為1的衛星全部按順序分組,23顆衛星為一組,最多12組(最后一組兩顆衛星)。組號由5bit的子類型1求解,該組23顆衛星的鐘差修正值在每幀信息中依次廣播。
信息類型5廣播URA信息,也將廣播差分信息的衛星分組,70顆衛星為一組,共4組(最后一組45顆衛星)。組號由3比特的子類型2求解,每幀信息中依次廣播70顆衛星的URAI值。
信息類型6組合廣播時鐘誤差校正和軌道校正信息,其包含與信息類型4和2相同的信息??梢宰远x鐘差改正(0~22)和軌道改正(0~6)對應的衛星數,可以自定義廣播這組衛星差分信息的起始衛星數,可以與信息類型2和4結合使用。
信息類型7組合廣播時鐘誤差校正和軌道校正數。與信息類型6不同的是,每組修正信息對應一顆通過SatSlot的衛星。
2衛星信號測試
2019年12月30日,利用自主研發的接收機對天上的北斗衛星數據進行分析。該天線位于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大樓的頂層。
2.1載波噪聲比
統計同一時間段內衛星B2b、B1C、B1I、B2a、B3I的載噪比,計算平均值。結果如表2所示。
2.2消息類型
根據上面總結的信息結構,對接收到的衛星B2b信號消息進行分析。目前的B2b信號發送信息類型10、30、40,其中信息類型10、30交替廣播,信息類型40每60s廣播一次。這意味著B2b接收機在冷啟動時的TimeToFirstFix (TTFF)可以大大縮短,因為收集星歷和衛星時鐘參數一般只需要2s。
由于PPP-B2b只在GEO衛星上廣播,目前只有59號衛星廣播這個信號。經過分析,目前衛星廣播的PPP-B2b信息類型包括1、2、3、4、5、63。當前信息類型63的廣播頻率最高,其次是信息類型4,平均為6秒。
2.3定位結果
利用B2b分析的報文信息進行定位,有9顆衛星參與定位。如圖3所示,結果依次位于東(e)、北(n)和天頂(u)方向。橫坐標表示定位結果的數量,縱坐標表示該方向的定位誤差。三個方向的定位精度均方根值依次為0.45米、0.31米和0.80米。由于B2b信號I支路的信息速率達到1000sps,很難通過長期的相干積累來提高環路的靈敏度和跟蹤精度。因此,在同等條件下,單獨B2b信號的定位精度一般比單獨B2a或B3I信號的定位精度差。但它的優點是可以快速收集星歷和星鐘信息。
2.4Q分支機構情況
當前界面控制文件中沒有關于Q分支的內容。本文根據B2a的Q分支擴頻碼的生成方法生成相應的B2bQ分支擴頻碼,碼的初始相位也采用B2a的Q分支擴頻碼。即B2b的Q分支擴頻碼的周期為1ms,碼長為10230。假設報文速率為1000sps,所分析的B2b的Q分支信號的載噪比如表3所示,與I分支的載噪比非常接近。同時B2b的Q分支解調的報文信息可以找到幀頭,也是0xEB90,每幀的周期是1s。B2b信號Q分支正式提供服務時,B2a信號Q分支的擴頻碼不會直接使用,B2b信號Q分支目前還處于測試狀態。
3結論
本文詳細介紹了北斗三代衛星信號中的B2b信號,包括IGSO衛星和MEO衛星廣播的基本導航信號B2b,以及GEO衛星廣播的提供精確單點定位服務的PPP-B2b信號。利用自主研發的接收機捕獲并跟蹤天空中的衛星B2b信號,分析B2b信號的廣播報文,分析定位結果。最后分析B2b信號的Q分支。
參考
[1]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服務系統(1.0版)[Z].2019。
[2]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報告(4.0版)[Z].2019。
[3]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北斗系統空間信號接口控制文檔B2b (Beta) [Z].2019。
[4]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北斗系統空間信號接口控制文件PPP-B2b (Beta) [Z].2019。
[5]組合辦公服務(IS-QZSS-L6-002)[DB/OL]。(2019-12)[2020-02-10].https:///en/technical/PS-is-qzss/is _ qzss _ l6 _ 002 _
[6][分貝/醇]。(2019-07)[2020-02-10].https:///madoca/public/doc/Interface _ Specification _ B _
[7]GOHLERE,KROLI,BODENBACHM,/cre receiver:信號,原型,試驗和性能[C].IONGNSS+,2016。
作者信息:
何旭雷1,2,劉成3,陳穎3,巴曉輝1,2,陳杰1。
1.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北京100029;
2.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100049;3.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北京10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