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無車承運人下半年
楊震
感謝邀請,也感謝在Rogo平臺上的交流分享機會。
“無車交通”作為一種輕資產、技術密集型的商業模式,在行業轉型和政策的同步推動下,近三年取得了快速發展,產業形態也逐漸清晰。隨著2019年2月試點到期,無車承運人上半場的探索結束,更規范、更開放的下半場即將迎來。
在這里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無車承運人上半年探索出了哪些經驗?你修煉了哪些基本功?下半場將開啟哪些機遇和挑戰?美國市場的變化有哪些參考?應該如何應對?
1.無車承運商上半年總結中國從2013年開始提出“無車交通”;2016年,計劃落地;2017年,283個試點獲批;2018年,229家企業通過審核,部分省份上線委托收稅試點;該試點將于2019年2月到期。試點覆蓋道路貨運所有領域。在200多個無車承運人試點項目中,45.6%為合同物流,66.4%從事普通貨物運輸,47.7%由傳統物流+互聯網轉型,47%為互聯網加物流。傳統物流企業轉型和跨境互聯網平分秋色。
據交通科學院研究統計,無車運輸試點運行以來,已完成運單6300萬+,其中2018年完成5100萬+,較2017年增長3.3倍;貨運量4.92多億噸,其中2018年3.71億噸,較2017年增長3.1倍;整合分散的社會運力135.1萬輛,有效提升了行業集約化程度,提高了行業運營效率。
試點的開展激發了行業的大膽創新和蓬勃發展。前半部分總結為六個趨勢:
1.“百花齊放”到“運營為王”
無車運輸試點政策的發布,點燃了物流行業在三方物流、園區、貨代、車隊、金融、冷鏈、干線、城市配送、多式聯運等多個維度的創新升級。,并衍生出“百花齊放”的商業模式。
隨著試點的推進,各平臺從搶占用戶和流量的混戰中逐漸認識到:物流的本質是“運營”,通過“運營”建立與行業上下游的粘性,與客戶進行價值交換,確立自己的市場定位。
2.技術驅動,進入“前物流智能時代”
一言以蔽之,試點期間,無車承運人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等信息技術,連接貨主和承運人,實現在線物流訂單交易和透明管控,構建了“貨主-平臺-貨主”的互聯互通市場結構,有效縮短了傳統物流的分包鏈條。另一方面,建立了貨源、車源、運單交易的數據采集通道,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初級智能,進入“前物流智能時代”。
目前智能實踐主要包括智能預測、智能報價、智能設計、智能調度、智能客服、智能風控六個維度。由于試點階段的數據質量不夠高,“算法”推送的結果只能作為人工決策的參考。
3.資本和金融,實現無車交通。
現金流一直是物流行業的核心痛點,成為制約物流企業規?;l展的一座大山。
無車承運人引爆了“物流+互聯網”的創新,吸引了大量資本。據Rogo統計,2016年至2018年,物流領域投資規模超過3500億元,其中大部分投資于物流平臺企業。
另一方面,無車承運人平臺在信息技術上的進步,讓金融有了風控的抓手。保理、數據借貸、融資租賃等金融產品助力無車承運人市場,加速行業規?;l展。
4.政策援助,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2015年以來,政府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無車承運人發展的政策,推進無車承運人試點運行監控和信用體系建設,為無車承運人的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017年以來,交通部協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30號文、55號文、579號文,解決了無車承運人增值稅進項不足的關鍵問題,實現了小規模貨運納稅人異地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先后在江蘇開通了6個無車承運人平臺,在上海開通了2個委托代收平臺;發布66號公告,推廣高速公路通行費增值稅電子發票,解決路橋費進項抵扣問題,切實減輕試點企業稅負,促進行業健康規范發展。
5、誠信風險控制初具規模
承擔運輸風險是無車承運人的準入門檻;風險防控能力是無車承運人的核心內功之一。隨著無車交通的蓬勃發展,風控體系也在進化。
從實踐角度來看,內部風險控制機制主要包括貨主準入標準、運輸準入標準、動態監管、資金保障、評價機制、保險機制等。隨著企業數據應用能力的提升,還會涉及到用戶忠誠度、網絡競爭、數據安全等。外部風控措施主要包括平臺間的誠信聯盟和聯合懲戒。
6.上下游合作,形成一個緊密的生態系統。
對于下游客戶,以克諾特物流為代表的傳統轉型無車承運商,通過突出資源整合、信息化、扁平化運營管理能力,有效提升貨主服務響應效率,降低運力采購成本,優化服務體驗,有效提升合作穩定性。
此外,無車承運人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車后”市場的繁榮。主流平臺推出了石油、ETC、保險、金融、電商等“車后”產品,提高了車后市場的服務效率,降低了部分車后管理成本?!败嚭蟆背蔀榛ヂ摼W平臺的“數據來源”和“利潤來源”。
無車承運人連接上下游,形成緊密互動的生態系統,推動行業融合發展。
2.開放的機遇與挑戰2019年試點到期時,擬出臺《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管理辦法》和《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服務規范》,發布無車承運人申請;“無車承運人”擬更名為“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者”。
國務院辦公廳《交通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提出,2020年,培育50家左右創新能力強、經營管理規范、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高的品牌企業。
面對更加開放和規范的下半年,無車交通將面臨以下機遇和挑戰:
1.競爭加劇,創新和精益管理得到改善。
開放政策必將導致無車承運人的蓬勃發展和競爭加劇,精益管理和創新能力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標準化平臺的優勢更加突出。
在規范開放的市場環境下,大小企業將從同一起跑線上起跑,小企業也將面臨合規成本和行業監管的增加。開發一個合規、規范做得好的大平臺就好了。
運作規范、內控扎實的企業將擴大規模優勢和網絡效應,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長為新一代巨頭。
3、行業整合、集中趨勢加劇。
隨著行業整合的加劇,劣勢企業將被兼并或淘汰,行業集中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4.大平臺多元化服務能力的挑戰。
平臺服務將從單一服務轉向多種服務;從上下游兩個維度迭代到生態系統的多維度;實現線上技術、線下服務、周邊增值的一體化發展趨勢。平臺的多重綜合服務能力將受到極大挑戰。
5、產業與政策協調,促進行業規范發展。
行業的蓬勃發展倒逼政策進一步完善,形成正向循環,促進行業管理機制的逐步規范和完善。
80年代的美國市場和現在的國內市場很像。政策和產業的配合,為美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迎來了歷史機遇,促進了無車承運人的快速發展。
1.開放寬松的政策改革
20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國際化趨勢,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提高物流開放程度的政策,如開放新創公司的準入門檻、開放卡車自主定價、開放跨洲業務、開放不同業務之間的限制、接受無車承運人的經營形式等,極大地促進了物流的發展。
2、企業管理理念的轉變
生產企業開始重視物流管理的戰略性,積極完善企業的物流管理體系。JIT和物流外包成為重要手段。物流企業積極建立行業標準,完善精益物流管理,提高運輸效率,推出航空物流、多式聯運等創新產品。
3.新物流技術的創新
計算機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物流精益管理和外包管理,大大提高了傳統物流管理的效率。
4.M&A一體化和集中度提高。
解禁政策和國際市場背景推動頭部企業通過并購提升多元化物流服務能力和規模擴張。
4.下半年的應對策略諾德物流(原丹陽颶風物流)作為傳統普貨合同物流領域轉型的無車承運人,其定位是直達客、直采的終極商業模式。2013年開始轉型運營體系,自主研發應用物流信息技術。建立了規范的運營管理體系和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機制,整合10萬+優質運輸資源,為15個行業300多家客戶提供跨行業精益無車運輸服務,構建了數據驅動的智慧車輛物流平臺,在近兩年的無車承運人試點中表現出色,有目共睹。
以下是克諾特對無車承運人下半年發展的思考:
1、承運人,控制貨物才是王道。
商流帶動物流,貨在哪里,車就在哪里。對于無車承運人來說,運輸是根本,控貨才是王道。
物流是面向服務的B2B業務場景。無車承運人除了通過平臺聚集優質運力外,更重要的是構建精益運營體系,為貨主提供專業完善的方案設計、精準報價、上門服務和風險管控。通過技術和制度的雙輪驅動,提高效率,節約成本,規避風險,改善管理,與貨主達成長期合作,獲得控制貨物的主動權。
2.鞏固內控,擴大規模。
高質量的內控是無車承運企業規?;幕?。
風控流程需要與業務流程深度融合,實現從企業風控到平臺風控、被動風控到主動風控的迭代。同時,風控的提升可以多維度確認航運業務的真實性,帶動金融賦能,助力規?;l展。
3、智能驅動,效率提升
實現全運營鏈數據的獲取,尤其是貨主系統的深度對接,高效采集優質運營數據,提升智能預測、智能報價、智能設計、智能調度、智能客服、智能風控、智能駕駛的準確率和執行效率,推動物流行業進入體驗更高的“泛智能時代”。
4.開放合作,多元進化。
通過業務或股權的開放戰略合作,與物流行業的不同供應商建立全方位合作,共同探索和發展多式聯運、倉儲、車后、供應鏈金融等多元化綜合服務能力,構建服務網絡,為貨主提供供應鏈的全面可視化管理,不斷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
無車承運人在改革創新中一路走來,經歷風雨,沐浴陽光,在開放發展中茁壯成長!
作者|楊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