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物流領域,企業已經把成本降低到了極致。在運費下降、場地和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物流企業進入微利時代。但從整個制造業供應鏈來看,整體成本還是很高的,基于整個供應鏈的結構性降本增效成為大家的迫切需求。
從高科技行業到“勤奮”的物流行業,魏堯說他是帶著夢想而來的。如今,在技術變革推動傳統行業效率提升的背景下,如何將技術變成服務平臺服務更多企業?這是當前工業互聯網時代的挑戰,也是機遇。
近日,連云智庫采訪了傳化智聯總裁魏堯。傳化智聯在制造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具體是什么打法?
1、從物流到供應鏈如上所述,供應鏈的每一個末端都在受苦,利潤不高;但是從整個供應鏈來看,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未來制造業的轉型必須建立在生產端供應鏈的全方位整合基礎上。
魏堯以自己在華為的經歷為例:“我們需要的是結構性降本增效。在華為的巴西地區,我們應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技術,實現從客戶端到端的B2B對接。根據客戶需求制定生產的大計劃和小計劃,然后拉通供應生產,實現物流、分包隊伍、安裝調試的可視化,直到驗收、付款完全可見。每個業務領域都可以是可見的、可管理的和可操作的。這樣做了以后,一個中心倉庫處理了巴西的業務,我們的配送成本率從27%降到了12%以內,從3000多人降到了800人左右?!?/p>
可以看出,在這個過程中,華為完成了以智能供應鏈為核心的端到端供應鏈重構。其意義在于,原來的物流正在走向智能供應鏈,從企業的業務變革、管理變革、組織變革等方面實現結構性的提質增效。所以魏堯在想,這個能力能不能平臺化,服務成千上萬的行業?
事實上,行業巨頭基于整合供應鏈資源的邏輯,試圖試水B端市場的案例不在少數。
一是在物流服務端,傳統的合同物流和快遞以及集中度相對較高的快遞企業也在探索中。
在傳統的合同物流領域,由于客戶關系、資金墊付能力、風險承擔能力等瓶頸因素,企業很難突破30億元的門檻。而且大部分老牌企業都在逐漸沒落,營業收入從30多億元下降到10億元。近年來,許多新的第三方物流平臺正在幫助合同物流通過數字化方法更好地履行訂單和服務托運人。
在快遞和快遞領域,順豐在2018年10月斥資55億元收購DHL在中國的供應鏈業務,以此切入B端市場。
第二,在渠道流通端,消費互聯網巨頭夢寐以求的產業互聯網。
2018年前后,產業互聯網概念興起,其中一些來自消費互聯網領域的巨頭,在組織架構和戰略調整上擁抱產業互聯網。在此期間,JD.COM、阿里、美團等巨頭控制了消費端的海量數據和資源,成為消費供應鏈的鏈主。
比如,2018年,京東物流首次發布覆蓋JD.COM供應鏈、京東快遞、JD.COM冷鏈、JD.COM快遞、JD.COM跨境、京東云倉六大產品體系;這一年,美團也開始打造自己的“快驢”,發展商家的原料配送業務。
第三,在制造業方面,冰川融化,2B供應鏈蘇醒。
對于服務于大型制造企業的供應鏈企業來說,從一開始就具備服務大局的能力,尤其是其服務鏈更注重供給端,包括原材料采購、零部件物流、來料物流、配送物流等等。正如魏堯所描述的,供應鏈企業甚至應該深入客戶需求,為生產制定大計劃和小計劃。
可見,2B供應鏈存在明顯的行業壁壘,這也是消費互聯網巨頭跨界至今仍難以撬動這一市場的原因。在魏堯看來:“B端和C端的需求完全不同,不可能直接把消費互聯網的‘玩法’嫁接到產業互聯網的建設上。工業互聯網的前提是懂生產,懂制造?!?/p>2.“復雜的”互聯網取代了“簡單的”互聯網
在物流領域,從企業切入來看,有橫向切入和縱向切入兩個維度。
橫切的概念是選擇供應鏈中的某一個環節,如倉儲、運輸或配送,通過規?;\作,達到成本和效率的極致。垂直切割的概念是基于客戶需求,整合供應鏈倉儲、運輸、配送、供應鏈金融的資源,通過鏈條的拉直來降本增效。
從2B供應鏈的服務特點來看,首先,解決方案要與制造業的生產節奏相協調,具有明顯的行業屬性;其次,要配合供應鏈中各節點的資源,具備垂直貫穿供應鏈的能力;最后,要通過數字化突破供應鏈的“墻”,實現成本領先。
這意味著分切是2B供應鏈的核心。近年來,傳化智聯打造了服務行業的智能物流服務平臺,逐步形成了智能公路港全國聯網、線上貨運平臺、倉儲運輸配送物流、支付金融的業務架構和服務能力,實現了本地垂直運行的能力。
這種業務結構主要得益于傳化智聯基于64個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逐步構建的業務生態,形成了集智能公路港、線上貨運平臺、物流倉儲運輸、物流金融、后市場于一體的服務閉環。
例如,今年在廣州,傳化智聯通過“倉儲服務+碼頭到倉庫拖車運輸+倉庫到廠家配送”的服務套餐,向客戶開放共享運營服務,形成棉紗行業倉儲運輸配送一站式解決方案,為客戶降低倉儲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基于此,傳化智聯最終成功進駐佛山最大的內港碼頭佛山三水港。
魏堯認為:“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一定會改變各個垂直行業。如果說過去4G的互聯網模式是一個‘簡單’的互聯網,真正到了5G,那一定是一個全鏈條參與的學習型互聯網,更加復雜。其核心是為企業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是做行業深度物流?!?/p>
傳化智聯在服務佛山三水港產業帶的過程中,通過端到端的供應鏈體系,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拓展市場;同時也體現了B端供應鏈不可或缺的兩大核心競爭力:
首先,基于行業理解的集成解決方案。集成解決方案包含大量專業化和個性化服務;所以,2B供應鏈的核心不是你把某個細分市場做得特別好,而是你對這個行業足夠了解。
第二,服務的標準化和靈活性相結合。即通過將供應鏈中標準化、模塊化的能力切片為“原子”能力,以服務的形式組裝為“分子”能力,實現微服務的智能組合。各種“原子”能力更像是需求的抓手,切入客戶的需求;然后慢慢通過智能組合,延伸到客戶的整個供應鏈解決方案。
3.數字化首先需要內控。在2B供應鏈的節點開放、解構重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過程中,數字化是核心驅動因素。
可以看出,在傳化智能物流平臺生態中,傳化網絡貨運平臺已經成為線上網絡貨運的樞紐,為制造企業和商業企業提供運力調度、可視化運輸管理、支付結算等全鏈路物流服務,鏈接供應鏈業務、售后增值、金融保險等產品。其目標是逐步實現企業物流業務的在線化、數字化、標準化和智能化。
相關負責人介紹,傳化網絡貨運平臺自去年5月上線以來,服務了大宗物流、普貨運輸、快遞等領域的客戶,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
那么,這種高增長率背后的支撐是什么呢?
第一,做熟人生意。在過去,在線貨運更多的是托運人的低價值和臨時需求。但在魏堯看來,更大的市場在于那些高價值的商品,這個市場就是做熟人生意。傳化的線下公路港口城市物流中心,自然起到了聚集核心資源的作用。
第二,做真正的大數據。其他人看到傳化在線貨運平臺的數據量規模感到驚訝,但魏堯在看這個數據時很謹慎。他說:“傳化在線貨運平臺第一件事不是開發,而是內控。流量不能說明問題,真正說明問題的是真相。否則數據量越大,以后越容易失真?!?/p>
以上海某大型有色金屬生產企業為例。為了多管齊下解決運輸瓶頸,這家企業希望通過數字化加強運輸一體化的管理。傳化網絡貨運平臺根據目標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為大型制造業提供定制化服務解決方案,實現掃碼下單、系統重量單、貨運規則等功能系統的自動化。
通過智能調度,解決企業園區內車輛排隊、擁堵、效率低下的問題。同時,傳化推出高貨物安全系數、高性價比的定制化整車運力。通過貨物運輸線路和時刻表的優化,重新評估了線路往返和交叉的優化方案,使運輸能力的空返率降低了28%以上,運輸效率提高了近17%。這有效降低了貨主的運輸成本,增加了貨主的單次發貨收入,形成了“精準供貨+定制運力”的常態化穩定解決方案。
這說明真正的大數據將成為企業新的數字資產。這對后續的產能優化和市場拓展具有指導意義。
第三,從物流到工業。高增長率的背后,更多的是客戶的持續需求。這種持續需求的支撐是對行業的理解。所以,傳化智聯在服務具體市場的時候,已經把重點放在了行業上。目前主要服務于化工、汽車后市場、高科技通訊、高端快消等行業。
魏堯強調:“從物流到供應鏈,必然是從物流到工業。在供應鏈的末端,競爭的一定是對行業的理解,而不僅僅是對物流的理解?!?/p>
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年新冠肺炎的“黑天鵝”事件,把大家的眼光從物流放大到了整個供應鏈,對于提前布局的傳化智聯來說,可能會比別人更早的迎來收獲的季節。
*本文為連云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