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二線城市品牌商家和用戶被瓜分的當下,天貓、蘇寧、拼多多等綜合電商平臺,生活等垂直電商平臺,一畝田等從事大宗農產品的B2B在線交易平臺,都將目光投向了廣大的鄉鎮。
截至2019年3月底,淘寶天貓移動端月活躍用戶達7.21億,較去年同期和上季度分別增長1.04億和0.22億,年活躍消費者達6.54億,較去年同期增長1.02億,其中77%的新增用戶來自三四線城鎮和農村。與此同時,在截至2019年3月底的12個月期間,奮戰多年的活躍買家數量達到4.433億人,較去年同期的2.949億人凈增1.484億人,同比增幅超過50%。
電商平臺在打開農村銷售市場的同時,也在逐步縮短中國漫長的農產品供應鏈,瓜分自己的市場份額。但由于模式不同,在這場10萬億農產品市場爭奪戰中,誰的游戲玩得更好,無疑會搶得更大的蛋糕。
搶農產品的源頭資源
每年農歷七月雪蓮果成熟時,大量買家涌入云南省文山州丘北縣山區。為了接近果源,收購商自發成立包裝打包基地,雇傭當地勞動力進行分揀打包。
據悉,雪蓮果實地收購價格為0.5元/斤,代理費0.1元/斤,物流費用1元/斤,耗材和人工在0.6元/斤。拼多多平臺銷售價格超過4元/斤,代購商毛利在1.8元/斤左右,大部分利潤被代購商賺走。
發現商機后,拼多多推出了“拼多多農業園”:通過挑選帶頭人,組織貧困戶成立合作社,提供資金、技術、資源支持,幫助合作社在平臺上開店,減少中間環節。云南文山是“多多果園”的第二站。
作為帶頭人之一,丘北縣泥角鄉阿落柏村村民舒透露,合作社的運作涉及網店運營銷售、收購、財務三個業務人員。這三個人的工資由合作社支付,人員的培訓由多多大學提供。
朵朵大學負責人藍天表示,農產品是分散的剛需產品,不符合傳統電商的搜索邏輯,成熟期特別短,很難形成大規模的多對多匹配。品多多通過需求端的積累效應,在短時間內形成了海量的供需匹配,從而開創了全新的農產品“兩點一線”上行模式,甚至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消費者更看重拼多多水果,是因為它的價格低,低到足以讓消費者忍受不到現場采摘水果的體驗缺失。拼多多價格低主要是因為前端可以保證訂單數量規模,讓貨源可以薄利多銷的集中發貨,取消了中間環節的加價,形成了規模效應。
與拼多多合作社直接對接消費者不同,蘇寧和盒馬更多的是直接從產地進貨,在自己的平臺上銷售。
蘇寧與當地政府和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購物基地。不同的基地有不同的企業化運營,基地內的農產品會直入蘇寧倉庫,借助蘇寧的零售體系對外銷售。截至目前,蘇寧已擁有25個基地,覆蓋生鮮、堅果等。與拼多多依賴第三方物流不同,蘇寧有自己的物流體系。目前,大部分地方基地已經接入蘇寧物流,建設蘇寧物流倉儲基地,保證物流運輸效率,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盒馬希望改變零售商品和服務由供應商主導的現狀。目前,盒馬近三分之一的生鮮商品已來自戰略合作基地,涵蓋果蔬、肉蛋、海鮮、水產品等。盒馬全國生鮮產銷總經理盛聰表示,在生鮮消費領域,上游農業和零售終端的消費者面臨著一些長期得不到解決的痛點。盒馬需要越來越多的去田間地頭,和基地伙伴一起開發好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平臺都愿意做配角,生活是個例外。
在國內生鮮電商領域,生活是網絡名人果的重要推手。2012年,本來生活創立,依托“食即媒”的理念,“褚橙”的營銷非常成功。隨后,本來生活還通過營銷打出了浦江丑橙、紅旗坡100冰糖心等水果品牌。
營銷的同時,生活原來引入的產品質量需要過硬,也就是鮮果的標準化。買家要全程監控當地農民的種植、施肥、采摘,從開花到結果,按照要求,比如什么時候采摘,什么時候不準用農藥,最后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經濟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4734億元,比上年增長3.5%。
在農業產值不斷增加的同時,我國農業上游領域仍有大量農民在苦苦尋找穩定的渠道?!安亍痹谔镩g地頭的好貨缺乏走出去的通道,質量和標準有待現代農業技術提升。在消費者端,對生鮮商品的品質和新鮮度要求越來越高,對好貨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為了給農產品和消費者匹配,面向B端的垂直電商早已誕生?!?018年中國農產品市場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各類農產品實物交割超過10萬億元,電子交易市場1969個,其中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585個,占比29.7%。
以提供大宗農產品B2B在線交易撮合服務的一畝田為例。截至2019年5月,共有1600萬用戶下載并使用了一畝田APP,覆蓋了中國2800多個縣。采購和供應客戶比例約為3: 7,采購商約480萬,供應商約1120萬。
城鎮和農村地區的決戰
拼多多是否利用缺乏品牌的高頻高復購農產品下沉市場,貫穿物流和供需對接能力;或者說蘇寧和盒馬利用自身優勢直接采購農產品,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減少中間流通環節。
農業仍然是受流通限制最嚴重的行業。一方面,貢獻主要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農民始終處于價值鏈的底端,無法在產業鏈中扮演更多的角色。另一方面,由于供應鏈普遍冗長,農產品的源頭控制力不強,無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導致國內真正的農產品品牌屈指可數。
而消費端的“最后一公里”和原產地的“最先一公里”是直連的,各電商的盈利模式也各不相同。
拼多多和一畝田不接觸農產品,其盈利模式主要是拼多多平臺的廣告費用和交易傭金;蘇寧、盒馬、本來生活都是直接從原產地采購,原本冗長的供應鏈利潤空間可以通過自己的平臺獲得。
在優質農產品的收購上,電商平臺有互相提價的跡象。對于各種電商平臺在農產品方面的發展前景,本來生活因為全程參與,只在自己的平臺上銷售,所以受到了限制;一畝田連接著供應商和買家,線上小水果店有一定的市場空間。得益于自身的加持或者背后的資本,拼多多、蘇寧、盒馬未來真的會在主戰場廝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拼多多不直接接觸農產品,利益空間由合作社賺取,合作社更愿意入駐,但產品質量難以控制;蘇寧和盒馬直接接觸農產品,質量可控。但是,如果賣不出去,就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世界上的農業按單個主體的經營規??煞譃榇笠幠^r業和小規模農業。中國和許多東南亞國家一樣,是一個小規模的農業國家。農業是受自然條件制約、流通環節制約最嚴重的行業,但對于農業經營規模單位來說,這些限制和約束相對較輕;小規模的農業農民或農場將受到很大影響。
中國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關鍵是雙向市場發展: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只有農產品進城,農村居民手頭才有錢,對工業品的潛在需求才能轉化為現實需求,工業品在農村的銷售市場才能打開。
相關數據證明,農村銷售市場正在逐步打開:截至2019年3月底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量同比增長超過50%;截至2019年3月底,淘寶天貓整體移動年度活躍消費者同比增加1.02億,其中77%的新增用戶來自三四線城市和農村。
另一方面,縮短供應鏈,從中提煉黃金,只是解決了市場庫存的問題。市場容量遠未達到頂峰。行業面臨的是如何擴大產能規模,向集約化現代農業發展。
云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文昌認為,該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不是利益分配,而是粗放經營導致的畝產量下降。比如雪蓮果的標準還沒有建立。農民多采用原始種植方式,導致雪蓮果廢果率高,抗極端氣候和病蟲害能力不足,嚴重影響農民收入和產業規模。
今年全國土地變更調查主要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耕地面積為20.24億畝。中國農業正在從小農模式向集約型現代農業轉變,農產品一手資源爭奪戰尚未激烈。三四五線的廣大城鎮和農村還有相當大的市場有待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