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近日公布的2022年國家綠色制造名單中,重慶梁海銅業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29家重慶企業入圍。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國家綠色工廠52家,綠色園區5個,綠色產品48個,綠色供應鏈5條。這些入圍的企業或園區給綠色發展帶來了哪些啟示?來看看記者的調查。
產品綠色化,增加“重慶制造”的綠色含量
四聯集團建設的集藍寶石LED和智能控制技術于一體的市政照明系統已在大足區全面推廣。
“以前我們的路燈用的是傳統的高壓鈉燈,照明效果和LED燈差別很大?!贝笞銋^市政部門負責人表示,為實現節能控制,大足聯合四聯光電科技對轄區內的公共照明設施進行改造。
現在的LED綠色節能路燈不僅使用方便,在路燈的控制上也更加“智能”。通過應用無線通信、大屏幕指揮調度、城市地理一體化等信息技術,形成準確、直觀、全方位的路燈照明設施智能管理平臺。此舉讓大足每年節省電費650多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萬多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30噸。
在實施技術創新驅動產能增長的同時,通過實現低碳和循環生產,增加產品的“綠色含量”,重慶有很多綠色企業。
在位于兩江水土國際數據港的兩江云計算數據中心,機架上的服務器無時無刻不在安靜地運行,源源不斷地為產業鏈下游企業提供計算支持。在這背后,一場“綠色變革”也在加速。
“我們和很多大學合作進行研究論證。通過提高數據中心制冷系統效率、優化冷熱氣流、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等節能措施,我們每年可節約約240萬千瓦時的電力,相當于減少碳排放733噸?!眱山朴嬎愎緢@區負責人說。
不僅新興工業企業在加快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許多傳統工業企業也在增加重慶制造產品的“綠色含量”。
在萬盛浮法玻璃公司,玻璃生產線投產時,煙氣最高溫度超過500℃,這些廢氣如果直接排放會造成熱污染。
“通過建立玻璃窯爐煙氣余熱發電項目,我們回收高溫煙氣進行發電,既保護了環境,又解決了企業每年約四分之一的用電需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萬噸,節約標準煤1.77萬噸?!备》úAЧ镜呢撠熑苏f。
產業在綠園變得更美、更低碳、更智能。
工業園區是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目前,城市越來越多的公園通過各種方式促進工業綠色化和環境優美化。
比如剛剛獲得2022年國家綠色園區稱號的重慶經開區,轄區茶園污水處理廠污水外溢,對周邊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造成負面影響。
對此,重慶經開區已協調建設東港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與茶園污水處理廠形成管網連接,既解決了后者的污水外溢問題,又保證了前者按期建成投入使用。
長壽經濟開發區是該市的另一個國家綠色公園,通過建立多層次的防控體系來保護沿河的生態。
在長壽經開區,不僅定期舉行消防演練,還為防止工業污水污染周邊水源,建立公共管網、堤壩防控等多級防控體系,將工業污水引入污水處理廠進行10多道工序的專業處理,確保污水不污染周邊土壤和水源。
目前,城市的許多工業園區也廣泛植入各種智能傳感器和其他“神經末梢”,全面采集暖通、給排水、配電監控等數據。,從而實時了解園區內企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況,全面提升園區環境監測的精細化和效率,對高能耗、高風險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精準可視化監管。當企業排放超標時,系統會自動預警,園區會及時介入,幫助企業消除隱患。
隨之而來的是一批低碳園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推動了行業的“綠色蝶變”。例如,在重慶經濟開發區,國家電力投資集團遠大環保催化劑有限公司正在加緊建設低碳工廠。這是該市首個“低碳產業園”示范項目,包括碳捕集、智慧能源、綠色電力替代等五類系統,集光伏、小型風電、儲能于一體。項目建成后,年減碳量可達4500噸,相當于種植90萬棵樹。
“我們還將引入首個應用于城市低碳工廠的小型超低濃度碳捕集系統。目前設備正在檢修調試,投產后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150多噸,讓整個園區更加環保?!惫矩撠熑苏f。
綠色政策繼續推動工業綠色轉型
作為工業重鎮,重慶近年來不遺余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陸續實施一攬子“綠色政策”,不斷推動產業綠色轉型。
去年10月,市經信委會同市發改委、財政、生態環境等6個市級部門共同制定了《重慶市提高工業能效行動計劃》,提出將實施22項政策措施。計劃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建成30個綠色園區、300個綠色工廠。
在具體路徑上,《行動計劃》提出,將聚焦鋼鐵、化工等重點用能行業和領域,推進節能增效轉型升級;繼續圍繞電機、變壓器等一般用能設備開展能效提升專項行動;推動工業企業和產業園區加強全鏈條、全維度、全過程能源管理,系統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綜合能效水平;推進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等能源管控體系建設,提高節能技術裝備產品供給水平,發展節能服務。
市經信委表示,本市將圍繞企業層面,加快打造能效“領跑者”和綠色工廠,從生產源頭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通過引入第三方綠色制造服務商,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服務,促進企業、園區、行業間的鏈接共生、原料互供、資源共享。
本文來自[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和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