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董靜怡上海報道。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加速,智能建筑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趨勢?!吨袊ㄖ詣踊灼窋祿@示,2016年至2021年,中國建筑智能化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存量規模接近5000億元,新增規模超過2200億元。2021年,中國智能建筑市場產值約為7238.2億元,未來市場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與此同時,傳統建筑的諸多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配套系統過多且混亂、運營管理成本高、空間環境體驗差等等。,成為影響大廈管理效率的頑疾。
2月16日,2023海爾智慧建筑成果暨新品發布會在青島舉行?,F場,海爾智慧建筑發布了低碳建筑管理平臺、自主創新“建筑大腦”、自主研發熱能回收、空氣懸浮等節能技術。
據悉,在日喀則齊魯中學項目中,海爾智慧建筑定制了供暖、供氧、加濕、智能控制的整體解決方案,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驗證了其節能效果;唐山古冶范路小區集中供熱項目應用海爾智慧建筑方案后,實現了全自動化運行,整體節能降碳30%。
低碳目標推動智能建筑產業發展美國智能建筑協會將智能建筑定義為滿足建筑系統、結構、服務和管理四大基本需求,進一步優化四大基本需求之間的內在關系,最終為用戶提供合理、有效、便捷、輕松的生活環境。在城市智能化改造的過程中,智能建筑作為智能化基礎設施之一,正經歷著快速的發展。
特別是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戰略背景下,多份政策文件提出超低能耗建筑和低碳建筑將是未來建筑規模的重點方向,并鼓勵積極開展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試點。
據統計,傳統建筑的碳排放量約占我國全社會碳排放量的22%,是社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智能建筑在節能低碳方面優勢明顯,經過多年的不溫不火,受到政策的鼓勵和支持。
“十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規劃明確提出推進建筑應用和智能化改造,工信部《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到加快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此外,多個省份相繼發布智慧建筑發展規劃,依托5G網絡、大數據、數字結對等技術,構建智慧建筑服務體系。
中國聯通研究院報告顯示,目前,行業各方已陸續入場,市場環境持續升溫。主要有五類玩家:傳統樓宇自動化系統集成商、頭部地產企業、國內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運營商。
其中,國內家電龍頭企業主要以研發管理系統和解決方案為主,是基于智能家居的邊界延伸,將智能家電和中央空調納入管理系統的聯動范圍,在智能家電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建筑智能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表示,以“碳減排”為全球目標,以提高人們舒適度要求為目標,提供安全、智能、低碳的人性化建筑環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海爾等中國企業將加大高科技創新、節能低碳產品的研發力度,大幅提升建筑環境的適宜性和節能減排效果,實現中國智能建筑的高質量發展。
海爾智慧建筑新成果打破行業頑疾在全社會都在聚焦的雙碳目標下,智慧能源無疑成為了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但是,智慧能源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空調、電梯、照明等設備使用高效產品,但整體管理粗放,能耗仍然較高;其次,在新能源的利用上,比如光伏發電,主要集中在白天,很多地區的用電高峰恰恰在夜間,存在著峰電難降、峰谷難填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海爾智慧建筑全球規劃總監楊寶林分享了海爾智慧建筑的綠色低碳建筑動力系統,即“從能源生產到能源綜合利用再到能源管理平臺”
其中,現場發布的“熱能回收”技術,可將工業余熱、地熱能、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改善能源結構,成為行業內最先進的節能低碳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湘萬也指出,智慧能源與建筑可以很好地結合,既可以節能增效,又可以生產能源,實現自發自用和余電上網,減輕國家能源消耗壓力。
針對各子系統的協同管理,海爾智慧建筑發布了元引導大腦。應用到樓宇的智能控制方案中,管理者不僅可以看到樓宇內各設備的運行狀態,還可以實現一鍵啟停、模式預設等。值得一提的是,照明和空調系統可以根據環境變化進行智能調節,電梯系統還可以根據人流量自動調整電梯調度模式,減少15%的建設投資,提高30%的協作效率。
更多信息請下載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