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MedTrend醫療趨勢
隨著疫情的常態化,互聯網醫療不得不滑向低谷。
美國互聯網醫療的鼻祖Teladoc(遠程醫療平臺)與去年的歷史高點相比,市值縮水近90%。
一直致力于在美國構建線上線下診療體系的亞馬遜公司8月29日宣布,即將關閉遠程護理服務Amazon Care。作為互聯網巨頭,亞馬遜退出互聯網醫療軌道,會影響資本和市場對互聯網醫療企業發展的信心。
丁當健康第二次IPO成功,于9月14日在港股上市。市值160億港元,但截至9月22日收盤,股價已逐漸向發行價(12港元/股)看齊。
在丁當健康上市前上市的京東健康(市值1503億港元)、阿里健康(市值510億港元)、平安好醫生(市值198億港元)的股價較2020年12月31日分別下跌高達-50%、-83%和-81%。
*市值為9月22日收盤后。
資本高度肯定互聯網醫療提升醫療效率的能力,但同時資本也有一個發自靈魂的疑問:互聯網醫療的盈利模式在哪里?怎樣才能擺脫對“醫藥電商”的高度依賴?
01受困于盈利模式
互聯網醫療誕生20多年,盈利模式還是個大問題。
京東健康:在“扭虧為盈”中半只腳
2022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總營收202億元,同比增長+48.3%;期間盈利2.23億元,去年同期虧損4.54億元,扭虧為盈。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凈利潤達12.1億元,同比增長+82.0%。
京東健康解釋稱,主要原因是銷售藥品和保健品收入同比增長48.6%至175億元。
但這種“扭虧為盈”是否穩定,還有待考證。
阿里健康:2021財年扭虧為盈,2022財年上半年虧損。
阿里健康發布的2021財年(財年范圍為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年報顯示,阿里健康全年收入155.2億元,同比增長+61.7%。利潤3.43億元,調整后凈利潤6.3億元,同比+198.5%。
但在2022財年上半年(2021財年為4月至9月),阿里健康公布上半年營收為93.57億元,同比增長+30.7%,增速較2021財年上半年的+74.0%明顯放緩。同時,2022財年上半年出現較大虧損,期間虧損約2.32億元,而2021財年同期盈利約2.79億元。
平安好醫生:第八年虧損,2022年上半年虧損收窄。
平安醫生2022年上半年總收入為28.3億元,同比-25.9%。
凈利潤依然未能止住虧損,并以4.24億元的虧損數據,將平安健康的連續虧損記錄延續至第八年。雖然仍有大幅虧損,但較2021年上半年已收窄51.75%。
除了上述公司,2021年還有一大批互聯網醫療健康公司高調沖擊IPO,如微醫、醫聯體、醫脈傳播、圈子中心科技等。但到了2022年,這個領域似乎逐漸從熱鬧中冷清。
對比這些公司的招股書,不難發現,其中大部分公司已經連續多年巨虧。即使有明星資本的保駕護航,優質商業模式的缺乏和盈利渠道的脆弱也引來了諸多質疑。
02 B2C不流行,B2B不占優勢。
對于資深互聯網醫療創業者童靜來說,“互聯網+醫療”和“醫療+互聯網”是有本質區別的。
“互聯網+醫療”誕生于互聯網公司對醫療的跨界擴張。騰訊健康、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小荷健康都是目前的杰出代表,他們背后都有C端的基礎——強大的母公司站在背后,可以源源不斷的輸送C端流量。
“這類企業擁有大量用戶,以‘流量’的邏輯運營。它建立一個互聯網醫療平臺,目標是建立一個飛輪?!遍Z靜說。
“飛輪效應”是由管理學家吉姆·科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中首次提出的。通常用來形容科技企業的平臺商業模式??偟乃悸肥?,一個公司內不同的業務板塊是耦合賦能的,不同的業務板塊就像不同的齒輪。剛開始的時候,操作和推動都非常困難,但是每一次旋轉都為下一次旋轉提供了勢能。最終“飛輪”會越轉越快,企業的價值會越來越大。
“飛輪效應”提出后,引導了一大批互聯網公司設計自己的商業模式,最典型的是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成立后長期處于虧損狀態,當平臺上開始聚集大量企業和買家時,開始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
把互聯網的“飛輪”邏輯復制到醫療上是不可能的,至少在“醫藥電商”領域是不可能的。但問題是,目前只有“醫藥電商”。
互聯網醫療的咨詢量、檢查量、購藥量都在上升。然而,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使得互聯網醫療企業在嘗試向C端客戶提供醫療服務價值并向C端客戶收費時遇到困難。
一方面,由于互聯網C端用戶付費的根本邏輯在醫療行業失靈,無法形成用戶付費的習慣,無法完善互聯網醫療的付費體系,國家醫保和商業保險在互聯網上相對空白,患者自費比例大,而患者習慣醫療由國家安排,由社保和商業保險支付;我不習慣支付醫療費用。
另一方面,互聯網醫療無法觸及核心的診斷業務,滲透率低;互聯網紅利已經見頂,C端流量獲客成本太高;處方藥網上銷售頻繁,容易觸及灰色地帶,招致處罰。
“醫療+互聯網”主要是行業內實體(醫院、藥企、實業公司)發起的互聯網醫院和互聯網醫療平臺。目前各大醫院提供的app和小程序都是“醫療+互聯網”。這種模式的基礎在實體醫院。
“醫療+互聯網”的嘗試雖然起步晚于“互聯網+醫療”,但后來居上。從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整體格局來看,公立互聯網醫院占全國互聯網醫院的70%左右,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一些醫療資源突出的三甲醫院,都呈現了搶眼的運營數據。
童靜說:“這是因為醫療和其他市場存在巨大差異。最核心的一點是,醫院是市場上少有的賣家強于買家的服務機構。醫療也是付費者主導的B端市場,和C端主導的互聯網從渠道到運營都有很大不同?!?/p>
以同時有2C和2B布局的騰訊為例。
騰訊2C以健康小程序為載體,鏈接10億微信用戶和3000多家醫院、疫苗服務等機構,還嘗試做騰訊醫碼(科普)、自營醫藥電商、自營互聯網醫療(騰訊醫生)等2C產品。
2B依靠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其他技術能力,鏈接并賦能醫院、城市居民健康信息平臺、公共醫療保險和其他智能決策。
然而,據報道,騰訊的2C部門已經并入2B部門。這意味著,即便是擁有龐大C端用戶的騰訊,在互聯網醫療2C領域也沒有發揮出優勢。
這進一步說明,由于沒有在C端控制市場,互聯網醫療企業即使擁有巨大的C端流量,也很難真正形成營收或盈利。但如果按照B端的規則進入醫療領域,“互聯網”的優勢就不存在了。
B2C不普及,B2B不占優勢,讓互聯網醫療企業進退兩難。
03走出“醫藥電商”模式,靠B2B?
目前,“醫藥電商”仍是各大互聯網醫療的營收核心。但受藥品集中招標影響,藥品毛利率大幅下降。在互聯網醫療中,由于醫院價格的下降,互聯網醫療中藥品的毛利率也在下降。未來只有規模非常大的頭部互聯網醫療公司才能靠賣藥生存。
頭永遠只是少數。對于大多數中小型互聯網醫療企業來說,未來該怎么走?
即使不占優勢,對于未來,大部分互聯網醫療企業還是在探索B2B?!氨M可能挖掘B2B的潛力”是目前主流的探索方向。
?、贀屨坚t療信息化近500億賽道。
根據十五計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國家對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提出了具體目標。
根據沙利文的數據,2020年中國醫療信息化(供給側)市場規模約為145億,年復合增長率為21.1%,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近500億。
這也為互聯網醫療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B2B機會——幫助醫院實現醫療行為的信息化建設。
衛寧健康、創業惠康、東華醫療(東華軟件子公司)、東軟集團、萬達信息等。是主要參與者,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公司也有參與。
其中,
衛寧健康,營收20多億,排在第一梯隊。
營收在10億-20億之間的創業惠康、東華醫療(東華軟件旗下)、東軟集團、萬達信息屬于第二梯隊;
營收在10億元左右的何任科技、思創醫療受益、北大醫信、九元海印屬于第三梯隊。
前三梯隊企業大多是擁有全面產品模塊和解決方案的綜合開發商。此外,還有專業的開發商,如專注于電子病歷的嘉禾康美,專注于PACS的代家醫藥。
?、谕七M智慧醫療,瞄準基層藍海。
智慧醫療是另一種B2B模式,互聯網醫療企業通過智慧醫療推動醫療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智能輔助診斷曾經是智能醫療非常熱門的領域,主要應用領域是醫學影像,其中猜想科技、UIH醫療、神瑞醫療都是代表。在肺輔助診斷的賽道上,三家公司都有兩個三級證書。
當然,智慧醫療的應用并不止于此。匯美科技和訊飛醫療通過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幫助大中型醫院的基層醫生和年輕醫生解決診療流程的一致性和規范性。
此外,健康管理和院外診療后的慢病管理也是智慧醫療布局的重點。
?、蹌撔轮Ц?,解決支付問題。
部分互聯網醫療企業通過切入創新支付領域,為保險公司用戶提供在線健康管理服務的增值模式。
如互聯網醫療“三大上市公司”之一的平安好醫生,依托母公司龐大的商業保險用戶資源,通過自創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保險+健康”模式(HMO模式),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
美心、中心科技、思派等公司也通過各種方式探索創新支付。
(4)強化重疾???。
重疾??剖呛芏啻笮突ヂ摼W醫療公司瞄準的突破口。
京東健康2021年年報公告顯示,繼續加強重大疾病布局。報告期內,京東健康陸續成立了感染與肝病中心、腦營養中心、皮膚修復中心等九大??浦行?。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東健康的??浦行臄盗恳堰_到27家,吸引了100多位專家和頂級醫生。
從2021年初開始,平安健康開始梳理各類??萍膊『鸵呻y雜癥,以醫生辦公室為入口,為用戶提供??平鉀Q方案?!皩2 蹦K已經在平安健康APP首頁占據了重要位置,包括神經外科、腫瘤中心、罕見病,以及甲狀腺、乳腺。
互聯網醫療的重疾??颇J蕉嗖捎镁€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以線上為流量入口,鏈接醫生和患者,為線下診療服務提供持續的患者分流。線下作為大病治療的主要場景,也是線上平臺引流。
?、萦脩羯鐓^或最終落腳點
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的最終目標可能還是用戶群體。也就是說,在細分領域,要精細瞄準疾病的用戶特征,做好用戶運營,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
任何商業模式的第一層是產品,第二層是平臺,最高層是社群?;ヂ摼W醫療的優勢——情感營銷和數據驅動運營非常重要,是用戶傳播、用戶創造內容和活躍度的成敗關鍵。
目前“用戶社區”模式的主要代表企業有好大夫、丁香醫生、知乎,進入者少,市場空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