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有超過500家孵化器,服務超過7萬家初創企業,帶來約32.5萬個就業崗位。這是記者今天從北京市科委和中關村管委會獲悉的。
2020年9月以來,北京堅持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兩區”建設,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積極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推出一系列開創性或突破性政策,落地一批服務型平臺,為北京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開放合作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北京已形成諸多先發優勢。目前,北京已經聚集了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02家獨角獸企業、27000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實現總收入8.4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前瞻性布局,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療健康“雙引擎”。
該負責人表示,北京以開放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構建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其中,開創性、突破性的改革舉措成效顯著,如對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先備案后審批”試點政策,對申請企業試行“直報聯審”,比常規審批流程大幅壓縮80%以上;打造一流的國際科技創新生態。孵化器500多家,服務初創企業7萬多家,帶動就業32.5萬人。加強京津冀技術市場合作。2022年1-7月,向天津、河北出口技術合同2819份,同比增長3.9%;成交額207.2億元,增長7.3%。
北京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了科技創新和開放共享。促進創新要素雙向流動,在北京建立北京劍橋創新中心、戴姆勒1886創新平臺等跨國企業研發中心;支持新型研發機構舉辦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邀請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國著名科學家和頂尖學者進行交流。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北京已經制定了外商R&D中心政策,引導外商擴大R&D投資。例如,今年3月,《北京市支持設立和發展外國R&D中心的規定》出臺,明確了外國R&D中心的定義,提出“R&D創新中心”和“開放創新平臺”兩種形式,鼓勵不同類型的外國R&D中心在北京設立和發展,填補了此前北京市關于設立和發展外國R&D中心的政策空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