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海信在其尚未竣工的海信R&D中心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媒體開放日”,重點展示了智能交通、醫療、光通信等“隱形產業”。
海信集團總裁劉紅信表示,在智能交通領域,海信已經默默耕耘了18年,海信涉足光通信行業超過13年。2003年,海信在行業最不景氣的時候成立了光通信公司;1998年,私家車還不普及的時候,就開始涉足智能交通領域。
據海信透露,今年1-9月,海信B2B公司銷售收入占比27%,利潤占比38%。在此帶動下,海信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85億元,同比增長6.53%,實現利潤53.6億,同比增長53.31%。
在光通信市場,海信連續五年號稱接入網光模塊中國第一、全球第一。城市智能交通連續七年位居國內市場第一。2012-2015年國內投資過億的智能交通重大項目海信中標42%。
此外,2014年開始的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海信手術智能顯示系統,在手術精確導航方面也達到了世界前列。經過14年的發展和積累,海信商用空調的多聯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內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并呈逐年上升趨勢。
光通信方面,整體市場前景巨大。自2015年以來,微軟和臉書等科技公司一直在建設大規模的數據中心。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數據中心,需要10萬個以上的高速光模塊產品,這給海信帶來了信心。
然而,劉紅信嘲笑海信是一家“愚蠢”和“緩慢”的公司。所謂“傻”,就是海信不跟風,不投機,始終堅持自己的目標,注重技術創新,追求穩定的業績和持續的增長。所謂“慢”,就是海信不走捷徑,發展的故事總是風平浪靜。
“海信擅長通過技術創新獲得穩定的業務,”劉紅信認為,上述基因驅動了海信的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