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是對建設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的關鍵環節,其目的是為建設項目制定可行的環境保護對策,確保建設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根據相關規定,環境影響評價的依據是《建設項目環保管理條例》第8條,其中規定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應包含的必備內容。
經過環境影響評價,我們可以獲得關于建設項目建設項目污染和損壞約束在什么規模和程度才符合環境標準要求的信息和資料。據此,我們可以提出既符合環境效益又符合經濟效益的環境保護對策,并在項目規劃中體現出來。
此外,為了確保建設項目的環保措施和設備建立在較科學可靠的基礎上,并為環境管理提供依據,環評報告的收費也是有規范的。一般環評報告的收費是根據出資金額預估值相對應,如預估出資額在0.3-2億之間,其收費規范為6-15萬元。同時,考慮到周邊環境的敏感度,一般調整系數也是0.8。
根據《環評法》和《建設項目環保管理條例》的規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還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建設項目基本情況;(2)建設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簡況及環境質量狀況;(3)評價適用標準;(4)建設項目工程分析及項目主要污染物產生及預計排放情況;(5)環境影響分析;(6)建設項目的防治措施及預期治理效果;(7)結論與建議以及預審意見。
總之,環境影響評價是建設項目實施前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確保建設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通過環境影響評價,我們可以為建設項目制定可行的環境保護對策,并在項目規劃中體現出來。同時,為了確保建設項目的環保措施和設備建立在較科學可靠的基礎上,并為環境管理提供依據,環評報告的收費也是有規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