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廣泛應用,內容平臺越來越需要對創作進行規范和保護,以維護平臺內容的生態平衡。5月9日,抖音發布了一份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以及行業倡議,對創作者、主播、用戶、商家、廣告主等平臺生態參與者使用創作做出了五點規范。
首先,發布者應對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進行顯著標識,以便用戶能夠區分虛擬和現實。抖音已經發布了《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標識的水印與元數據規范》,對水印和元數據進行統一管理。
其次,發布者需要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產生的相應后果負責,而不是讓創作者把責任推給。抖音將確保責任歸屬,避免出現責任推卸的現象。
第三,虛擬人需要在平臺進行注冊,虛擬人技術使用者需要實名認證。這里的虛擬人指的是生成的虛擬形象,背后必須有實名認證的真人提供動作和聲音來源,類似于Vtuber。完全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虛擬人則是不被平臺允許的。
第四,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發布侵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抖音將保護用戶的重要權利,如肖像權和知識產權,確保用戶在創作過程中不會侵犯他人的權益。
第五,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發布違背科學常識、弄虛作假、造謠傳謠的內容。抖音將防止以假亂真,對違規內容進行及時處理。
除了以上五點外,正常使用輔助創作不受平臺限制,也不會因內容出自之手獲得更多或更少的流量,內容質量是決定流量分配的唯一標準。抖音還提供了反饋渠道,方便用戶對違規生成的內容進行反饋。
總之,抖音在技術應用于內容創作方面采取了嚴格的規范,確保平臺內容的質量。在的沖擊下,抖音的反應非常迅速,態度也十分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