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晚,京東物流在港交所成功通過聆訊,并披露了聆訊后資料集。招股文件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營收達到495億元,同比增長43.2%,這一數字在2018年和2019年全年分別為379億元和498億元,相比2019年達到了31.6%的同比增幅。京東物流外部客戶收入占比不斷提升,從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個月的43.4%。除京東集團外,京東物流的企業客戶數超過19萬,涵蓋了快消、服裝、家電、家具、3C、汽車、生鮮等行業。
外部客戶提升對京東物流帶來的積極影響包括:首先,外部客戶快速提升,物流規模效應顯現后有望對其帶來邊際效益的改善。其次,以儲代運模式要求第三方商家提前發貨到京東倉,可以不斷強化消費者對京東的物流配送體驗,并對其進行物流時效。個性化包裝、供應鏈金融等多元化能力輸出,進一步對供應商進行賦能。最后,可以攤薄單件物流成本。隨著京東在下沉市場的物流網點滲透和外單業務進一步開放后的訂單密度進一步加深,或帶來進一步單均成本的下降。
在物流網絡擴展方面,京東物流將增加智能倉數量、向下沉市場擴張,并投入和擴大航空貨運網絡、冷鏈網絡、跨境網絡等。在技術投資上,將持續強化技術方面的長期競爭力,包括硬件、軟件和算法,以及5G、云計算、物聯網等基礎技術的應用。在行業解決方案上,將進一步加強和定制行業解決方案,以解決更多特定行業的痛點,將其應用到更多垂直行業。
目前,京東物流已經從一個服務于京東集團的物流部門,逐漸轉變為一個服務于社會的物流企業。自2007年開始自建物流,以服務京東商城為主。2012年,京東正式注冊“京邦達”物流公司并上線青龍系統;2014年,首個智能物流中心“亞洲一號”在上海投入運營;2016年,京東物流實現大件物流在中國大陸所有行政區縣全覆蓋。2017年4月25日,京東正式成立京東物流子集團,開始獨立運營,并向社會開放。2018年,京東物流發布全球化戰略,攜手伙伴共建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推出京東供應鏈、京東快遞、京東快運、京東冷鏈、京東云倉、京東跨境六大產品。2019年,京東發布供應鏈產業平臺,2020年完成“JDL”品牌升級。
為了實現京東物流的長期目標,即從C端向B端邁進,并希望打通營銷、倉儲、配送、售后等環節,為商家提供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京東物流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2018年引入中臺架構以盤活資源,進行了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即“1844”架構,1個中臺、8大核心業務、4大成長業務、4大戰略業務。2020年再次調整組織架構,升級為“6118”架構,6個中臺部門、11個業務前臺、8個經營前臺。
京東物流的目標是成為對外開放為核心的、以體系外營收為主的利潤中心。具體表現為:京東集團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京東物流外單服務成本從履單費用中單獨提出,計入營業成本項;外單服務后續逐步擴充至外部合作伙伴。據媒體報道,2017年京東物流開始獨立運營與融資,2018年融資25億美元,投后估值134億美元。據新華網報道,2018年9月,京東試點開通個人快遞業務,意味著京東物流開始正式從B端市場延伸至C端,同城外單起送價格11元起,低于順豐個人快遞價格。據京東物流新浪官方微博顯示,2019年4月,京東在部分地區試點將底薪轉變成更有激勵性的業務提成方式,保障快遞員的多勞多得。
總之,京東物流的IPO之路再進一步,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3.2%,外部客戶收入占比提升至43.4%,企業客戶數眾多,涵蓋多個行業。京東物流通過提升物流規模效應、提前發貨以提升消費者體驗、攤薄單件物流成本、加強技術投資、拓展行業解決方案等多方面努力,以滿足京東集團和第三方合作伙伴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并有望成為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