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在前文中《數字化時代的B2B銷售(一)大客戶管理》中介紹到數字化時代B2B銷售可以歸納為守正、出奇和蓄勢三部曲。守正是大客戶管理,出奇是銷售過程管理,蓄勢是銷售支撐體系管理。本文就著重介紹出奇,即銷售過程管理。
所以并不是用了數字化技術才叫數字化時代的B2B銷售。而是數字化時代什么樣的B2B銷售能滿足客戶,給客戶帶來價值,才叫數字化時代的B2B銷售。在數字化時代,給B2B銷售帶來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就是數字化時代的B2B銷售。
在B2B銷售中,有一個普遍被使用的銷售過程管理模型:TAS(TargetAccountSelling)。
很多企業用這個方法在自己的CRM中管理銷售過程,他管理的是LTC的過程,即銷售線索到合同簽約的過程。筆者2013年前后在IBM工作時,IBM內部也使用該方法管理商機。但TAS方法太學術化,是個放之四海皆可的方法,缺少很多可以落地和產生實際效果的要件,所以他只能管理銷售過程,使銷售過程可視化,但對銷售能力和銷售額的提升產生的業務價值有限。
銷售過程管理是術,也叫項目線管理,更注重短期效果,以能否贏單作為衡量標準,他更講究詭道。所以需要我們要把東西方的方法融會貫通一下,使TAS更有實用性,更能提升企業的銷售能力,更能產生業務價值。筆者根據自己咨詢、實施和打單經驗,設計了TAS方法論在數字化時代的進化版TAS+。
在介紹TAS+之前,筆者先分析一下傳統TAS方法論和他存在的問題。

Figure1傳統TAS方法論概覽
如上圖所示,筆者把傳統TAS方法論做了一下匯總。他由以下部分組成:
七個主要步驟:由1.評估銷售機會,2.制定競爭策略,3.識別關鍵人,4.定義關系策略,5.制定工作計劃,6.測試完善計劃,7.完成銷售過程等七個主要步驟完成。這是TAS的主干。但這是打單行動的7個步驟,并不是按商機時間劃分的打單階段。所以TAS方法論缺銷售階段的劃分方法。
問卷:在1.評估銷售機會步驟中有4類問題?!?.這是一個機會嗎?2.我們有競爭力嗎?3.我們能贏嗎?4.值得贏嗎?”,每類里面都有一系列具體問題。這4類問題可以讓銷售理清思路,但這些問題比較官方和浮在表面,實用性較差。另外,問卷不應該銷售自問自答的,管理層和銷售互動完成問卷的機制是關鍵,TAS沒有這塊如何做。
必要事件:在“1.評估銷售機會”的“1.這是一個機會嗎?”中,通過必要事件判斷項目的真實性。必要事件判斷方法是值得稱道的,因為很多項目在沒有認真判斷客戶是否真會做之前,就投入了很多售前資源。
價值主張:在“1.評估銷售機會”的“2.我們有競爭力嗎?”中,通過價值主張給出我們方案的優勢和業務價值的產出。價值主張方法是值得稱道的,筆者給企業做過沙盤推演,很多公司的老銷售把精力都放在做關系上,把本公司產品或方案優勢,以及給客戶帶來的業務價值用兩分鐘簡單說清楚都很困難。
五類競爭策略很好,但缺乏具體的戰術和方法。
決策鏈:這是TAS亮點部分,他分成三部分描述決策鏈,一個是行政上的匯報關系,一個是按照影響力和所屬圈子的政治版圖,還有就是在關系中的每個人的畫像,分成4個維度:角色性格、關系狀況、交互程度、決策角色。傳統TAS里這三個要素的定義存在缺陷:他們沒有分清大客戶管理(ESP)和銷售過程管理(TAS)之間的界限。筆者會在接下來的TAS+關系圖譜中介紹新的三種關系,四類個體畫像維度模型。
5類關系策略:這是根據甲方個體與我們關系狀況中的五類關系,采取壓制、防御、激勵、進攻、平衡協調五類關系策略。這只是方向性的,沒有具體落地措施。
TAS規劃方法:制定工作計劃中,給出了通過愿景、目標、策略、行動、資源和驗證等方面進行規劃。但太寬泛,實用價值不大。
測試完善計劃:TAS沒有給太實用的方法。
完成銷售過程:TAS沒有給太實用的方法。
除了上述TAS十要素中存在的問題外,傳統TAS還缺失一些銷售過程管理中的要件,比如按項目周期如何對項目階段進行劃分?如何對商機分類?項目中團隊如何協同?項目中如何管理和擊敗競爭對手?TAS的管理方法如何有效執行等等。
筆者優化了TAS方法論,叫TAS+,使其更接地氣、更高效、更有針對性和容易落地。

Figure2銷售過程管理TAS+
如上圖所示,TAS+分成兩大部分,內外協同,動靜結合。對競爭對手,要動,千變萬化,克敵制勝;對內部銷售人員,要靜,要高效公正透明,使他們安心去沖鋒陷陣。
一、對內部分是靜的部分,即對打敗競爭對手的動的部分的支撐。他是以高效、公平和透明為基礎的,是要協助和激勵銷售人員上前線沖鋒打仗。所以他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的,不能天天變,讓銷售無所適從的。對內部分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
1.商機階段就是一個項目從銷售線索到合同簽約(LTC)按時間進度分成多少個階段。筆者提出模板,今后項目可以在此基礎上修改和調整。建議可以分成七個階段:
驗證商機:從收集到銷售線索開始,當驗證確實是個商機后,開始著手協調內部資源時結束。
商機立項:從開始協調內部資源開始,通過項目立項審核,到項目團隊組成結束。
需求分析:從項目立項審核通過,項目團隊組成開始,到確定好價值主張,確定好競爭策略和行動方案結束。
價值呈現:從競爭策略和行動計劃方案完成后,爭奪招標書制作的主導權,到客戶開始著手起草招標文件結束。
招標準備:從客戶起草招標書開始到客戶正式發標結束。
組織投標:從客戶正式發標開始,到投標結果產生結束。
談判簽約:從宣布我們中標開始,到合同簽訂為止。
2.商機分級商機會分成不同的等級,然后會根據不同商機等級匹配不同資源。建議根據金額為主要劃分依據,但可以根據項目示范作用或重要性手動調級。筆者提出模板,今后項目可以在此基礎上修改和調整。
AB類:大單,走大項目打單流程,即走全TAS+的銷售階段和銷售方法。
CD類:小單,走小單快速通道,即可以直接跳過TAS+的中間銷售階段到最后階段,并且為了提高效率,可以不用TAS+的很多銷售方法。
E類:合作伙伴主導的商機,走合作伙伴報備機制。
3.銷售協同B2B贏單往往需要幾個不同部門組成一個團隊去協同配合,所以需要公司有效資源合理高效地投向最佳項目。筆者接觸的大部分B2B公司,由于部門間的壁壘和利益間沖突,在銷售協同上都存在著一些短板,這些短板嚴重制約了公司的銷售效率和銷售能力。銷售協同問題將會在下一篇文章《數字化時代的B2B銷售(三)銷售支撐體系管理》中介紹。
4.銷售流程銷售流程會涉及到銷售模式、部門、崗位、考核和流程五個要素。如下圖所示,筆者提出個模板,今后項目可以在此基礎上修改和調整。

Figure3TAS+流程框架
二、對外部分是以擊敗競爭對手為核心。就像筆者在之前文章中介紹的那樣,銷售過程管理是術,要講究詭道,以能否贏單作為衡量標準。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敵變化而取勝”。所以這部分是動的,根據敵情隨時調整的。對外部分由以下九個要素組成:
5.必要條件必要條件是指哪些原因可以確認客戶一定要做這個項目,比如說去年預算已做了;主要決策人已拍板在某一時限內項目必須上線等。這一塊是容易忽視,而且銷售又不愿正視的一個問題。
筆者就碰到過不少這樣的案例,前期投了不少售前資源,后來客戶不做了。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在整個項目過程中不斷評估。如果我們沒有必要條件確認項目一定會做,那在后面階段投入就需要慎重考慮。
6.競爭對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如果我們不了解競爭對手,那輸贏某種意義上是靠運氣。筆者有過不少教訓,自己感覺客戶很認可,但輸了,主要原因就是不了解競爭對手。我們差,競爭對手更差,我們贏;我們強,競爭對手更強,我們輸。所以我們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競爭對手上。
很多銷售有一個錯誤觀念,認為知彼是了解客戶。如下圖所示:知己是了解我司客戶需求滿足度+關系緊密度,知彼是了解競爭對手客戶需求滿足度+關系緊密度。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僅僅是知己,只有50%勝算。

Figure4知己知彼
如上所述,對競爭對手的了解和對自己的了解一樣重要。我們需要收集的競爭對手信息包括:競爭對手基礎信息、競爭對手與客戶關系、競爭對手核心合作伙伴、競爭對手重要事件、報價歷史、競爭對手分析庫…
備注:在下面介紹的問卷、關系圖譜、概率、策略戰術、價值主張和活動這六個方面在“Figure2銷售過程管理TAS+”都圍繞著競爭對手,是想說明這六個方面除了要分析自己外,還要分析競爭對手。
7.問卷在有的情況下圍繞以下四類問題問更有實用價值:
我們的資源滿足客戶需求的程度?
我們和客戶的關系緊密程度?
對我們形成威脅的前兩位競爭對手資源滿足客戶需求的程度?
對我們形成威脅的前兩位競爭對手和客戶的關系緊密程度?”
8.關系圖譜
Figure5關系圖譜
如上圖在B2B銷售中存在這三種關系和四類個體畫像維度,他們分別分布在大客戶管理(ESP+)和銷售過程管理(TAS+)中。
三種關系:
匯報關系:行政上的匯報關系,他是顯性的,是比較穩定的,和項目沒有關系,他應該在大客戶管理(ESP+)中管理,通過銷售過程管理(TAS+)完善。
政治版圖:是按照影響影響力和所屬圈子的政治版圖,他是隱性的,是比較穩定的,和項目沒有關系,他應該在大客戶管理(ESP+)中管理,通過銷售過程管理(TAS+)完善。
決策關系:本項目誰批準,誰決策,誰評估,誰使用,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所以決策關系是屬于某個項目的,隨項目變化的,通過銷售過程管理(TAS+)管理的。
四種個體畫像維度
行為取向:是指該個體判斷項目的依據和傾向,比如專業型、務實型、專業務實型、務實專業型、均衡型等。這個是個體本身具備的特性,與項目無關。所以在大客戶管理(ESP+)中管理。
關系狀況:描述該個體對我們的態度,比如強正向、正向、中立、負向和強負向等。這會分成兩部分,一個是總體態度,一個是在這個項目上對我們的態度。所以在大客戶管理(ESP+)和銷售過程管理(TAS+)中都有關系狀況描述。
交互程度:描述與該個體的接觸程度,比如未接觸過、偶爾接觸、多次接觸和深層接觸等。這會分成兩部分,一個是總體接觸程度,一個是在這個項目上對我們的接觸程度。所以在大客戶管理(ESP+)和銷售過程管理(TAS+)中都有交互程度描述。這個信息可以通過活動管理自動更新,不用手動選擇。
決策角色:用來描述個體在項目中扮演的角色,比如批準者、決策者、評估者和使用者等。這個與項目相關,只在銷售過程管理(TAS+)中有。
9.贏單率筆者見過的絕大多數企業在計算贏單率時,都是階段越往后,贏單率越高。比如在投標階段,很多時候,都知道這次中不了,還按80%算,那么通過銷售漏斗預測就失去了意義。

Figure6贏單率計算-競爭對手對比法.
上圖是筆者建議的贏單率計算法,計算頻率最好每周更新。在管理中,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贏單率的變化作為事件,采取相應對策。
如果沒有必要事件,表示不能確認客戶一定要做這個項目,那沒必要計算贏單率。
如果我們沒有在競爭中進前三,那計算贏單率沒意義,就按0計算。
10.策略戰術
Figure7策略和戰術
如上圖所示,筆者沿用TAS原來的五種策略,但補充了戰術,使其更容易執行。
11.價值主張在沿用TAS原來模板說明我們用了什么方案,給用戶創造了什么業務價值之外;一定要加入與前兩名主要競爭對手的對比,我們在方案上,關系上和軟硬件實力上有什么優勢。
12.活動指根據我們的策略和戰術,以及我們在關系、問卷、概率曲線和價值主張中發現的問題,所采取的一系列提升行動,一般是與客戶的互動。
13.督導推進這里涉及一個關鍵問題,銷售過程管理絕不是銷售一個人的獨角戲,不是銷售自娛自樂,如果這樣的話,什么樣的銷售方法都不會有效果。要想TAS+使用的好,銷售的一線主管需要根據TAS+的必要條件、問卷、關系圖譜、贏單率變化、策略戰術、價值主張和活動等要素,對銷售進行輔導。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只過重要的項目和變化事項,每周或兩周一次。
總結本文是數字化時代B2B銷售三部曲的第二篇,銷售過程管理。筆者優化了TAS方法論,使其更接地氣、更高效、更有針對性和容易落地,取名叫TAS+。
TAS+分成兩大部分,十三個要素,內外協同,動靜結合。對競爭對手,要動,千變萬化,克敵制勝;對內部銷售人員,要靜,要高效公正透明,使他們安心去沖鋒陷陣。
數字化時代的B2B銷售(1):大客戶管理
作者:楊峻?,F任微軟資深數字化轉型專家。曾任海爾全球服務數字化轉型和信息化建設總負責人(主導了海爾10年來最大規模的服務再造項目–HCC),IBMGBS客戶關系管理數字化創新解決方案中國區總負責人。
本文由@楊峻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